结果很明显,只要俄罗斯不肯让步,战争就会爆发。
事实已经证明,俄罗斯绝对不会让步。
在反对此项决定的两个人中,就有利川小次郎。
他已经为避免战争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当他无法阻止战争爆发的时候,就只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打赢这场战争上。
在向第四舰队下达了作战命令后,利川小次郎给部署在北海道与北本周的空军也下达了作战命令。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
在这种背靠本土的海上冲突中,制空权由空军决定。
事发三个小时后,第一批十二架挂载着反舰导弹的F-2战斗机在四架F-22J战斗机的掩护下升空,前往事发海域。与此同时,包括一架E-767与三架E-2C在内的支援机群已经到达北海道东南海域。
在增强对海打击能力,阻止俄罗斯海军出海的同时,曰本空军投入了更多的制空力量。
主力正是刚刚从美国引进的F-22J,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三十六架F-22J中,只有一个中队的十二架形成了战斗力,另外两个中队还在进行训练,但是对于这场双方投入兵力都不算太多的海上冲突来说,十二架F-22J足以决定制空权的归属。
对付俄罗斯空军的Su-35,F-22J的优势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曰本空军有相当完备的战术支援系统。除了有数架预警机在后方为F-22J机群提供战场信息之外,曰本还有四颗侦察卫星在严密监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空军基地,并且动用了两架EC-2电子战飞机。
与之相比,俄罗斯空军的规模更大,却没有足够的战术支援。
在三十六架Su-35身后,只有两架A-50预警机,而且只有一架升空,另外一架还在后方机场上。
在很大的程度上,A-50预警机也是形同虚设。
原因很简单,面对隐身姓能与F-22A持平的F-22J,A-50上装备的多普勒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一百二十公里,而E-767能在六百公里外发现在高空飞行的Su-35,或者在三百公里外发现在低空飞行的Su-35。虽然F-22J没有使用F-22A的原装雷达,但是在预警机的引导下,仍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与之相比,Su-35的雷达就没有任何优势了。即便俄罗斯空军为其配备了第一种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也非常有限。为了避免过早暴露,被曰军的电子战飞机探测到,Su-35不能提前启动火控雷达。在预警机靠不住的情况下,必然非常被动。
难能可贵的是,俄军并不缺乏升空作战的勇气。
在曰军的战斗机赶往事发海域时,俄罗斯空军的四架Su-35也已起飞,从萨哈林岛的空军基地飞往目的地。
只是在这个时候,俄军并没意识到,曰军会主动扩大冲突。
要知道,在过去数十年之内,俄军击沉了不少非法进入俄罗斯海域的曰本渔船,曰本都是忍气吞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