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雪耻

第三百零五章:景阳冈反扫荡(十二)(1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阳谷县城的战斗很激烈,呼延恶权率领的虽然是一批没有上过战场的部队,但是一方面由于占据了绝对的的地利,另一方面更是由于他们人数比曰军要多上不少,所以导致曰军两个中队的部队猛攻了两个多小时一点进展都没有。

其实这倒不是说曰军的战斗力低下,而是由于唐国生这个胆小鬼太极品了。也许是由于出生的原因,所以导致这个家伙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再加上唐国生实力虽然一般,但是这个家伙生的就是一个人精,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这个也是他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家伙能够赢得二伯父唐**的喜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唐国生对于现在的生存环境他比一般人要敏感得多。

刚刚来到阳谷县这个小地方不久,唐国生就感觉到其实曰军对他和他的那个二伯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看重,而他自己更像是一个质子。曰军修建的这座府邸说是为了保护他,高墙深宅看起来挺不错,也很安全。但是唐国生却知道曰军开没有安什么好心。高墙深宅确实很安全,再加上那些修筑的合乎标准的明暗碉堡,别说是一般的人了,就算是高来高去的那些江湖强人也不见得能在唐府里讨得了好,但是一旦关上门,这个唐家大宅怎么看怎么像是一座大监狱。再加上曰军几乎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派人在大宅旁巡逻。这让唐国生这个疑心本身就特别重的人更加的不安,所以唐国生在曰军的默许下又将唐家大宅加固了一下,并且修筑了大量的地堡。同时为了加大射击的视野开阔度,唐国生命令手下的狗腿子将唐府四周所有的民房全部征集了过来,然后推到并在之上修筑了一道宽三米长七百多米的壕沟。

原本唐国生准备利用这道壕沟以及唐府的碉堡群来保护自己,但是谁又能想象得到,呼延恶权等人来的会有这么快。他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便有一大批被突然冒出来的“难民”给吞没了。深知深知这些厉害的唐国生不敢在这里就留,率领一百五十多号护家的管家以及自己的妻小在最快的速度逃出了阳谷县东城区。

唐国生是逃了,但是他却给曰军留一个足够大的兰摊子。这么好一个打阻击的地方呼延恶权当然不会放过,在唐国生出逃的第一时间呼延恶权就派了一个步兵营进驻唐家大宅,同时又派了一个步兵营到唐府外围的战壕,并且在唐家大宅外架起了十多挺重机枪。

说实话要是以双方真正的战斗力来算的话,呼延家族的这一千多部队还真不是曰军的对手。不说别的,单单就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方面曰军就高出不少。呼延家族的部队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汉阳造,再好一点的也就是中正式,只有少部分是使用德制毛瑟步枪。而曰军则是清一色的三八大盖,在单兵重武器方面,呼延家族的部队除了一部分重机枪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但是曰军则不一样,除了每个步兵中队两挺重机枪外,还另外有一个装备了八挺九二式重机枪的重机枪中队。同时阳谷县曰军大队还有一个装备了四门迫击炮的迫击炮中队以及一个装备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兵小队。而作为读力第十旅团的精锐中的精锐的步兵第42大队更是装备精良,别说是呼延家族自己组建的这支地方部队了,就算是老蒋手底下的那些中央军嫡系也比不过。

而兵员的组成更是不一样,就兵员的来源而言,曰军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铁血战士,虽然读力第十旅团的士兵大多数是由在乡军人也就是预备役人员组成,但是实际上这些人的军事水平都很不错。而军官更是由各大野战师团抽调出来的,战术素养很是不错。至于呼延家族的部队兵员的来源庞杂繁芜,总而言之有三大块,第一块也就是最大的一块是从北逃或者南逃的流民们中挑选的,这占了呼延家族总兵力的二分之一还要多;另一块是呼延恶权从军中带出来的一部分士兵和军官,这些人是呼延家族各部队的骨干成员和军官组成的重要部分,占呼延家族所有兵员的四分之一还不到;最后一块则是由呼延家族控制的各大黑道帮派中挑出来的精英,这些人作战勇敢而且战斗经验十分丰富。

尽管经过呼延家族这么多年的培养,但是这些人的战斗水平尤其是实战经验还是弱的可怜。战斗力这种东西可不是单单训练就能够解决的,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真正见过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士的。所以就兵员的素质来说,呼延家族的部队还是远远比不上阳谷县的曰军守军的。呼延家族的士兵虽然一个个看起来人高马大的,但是刚刚一交战就吃了大亏,但是一个小时后,呼延家族的部队尽管伤亡很大,但是却是越战越勇。曰军的参战部队发动了十几次小队级的冲锋,但是都被呼延恶权打退了。

曰军的前线指挥官看看形势对于曰军越来越不利,所以又重新组织部队开始冲锋,发动了中队一级集团冲锋。这次担任主攻的是山田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上原田大尉。呼延恶权看着战壕前数百具曰军的尸体,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自豪。别说是他们这样的连杂牌军都算不上的地方部队,就算是中央军的精锐又有那支部队能够几乎在兵力一比一的情况下,打死打伤数百小鬼子,这样的战绩说出去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呼延恶权不准备就此收手,他这次的目标可不只是重创曰军这么简单。现在曰军一多半的作战部队都被他吸引到了东城区,他剩下的另一半部队必将会有巨大的收获。看到曰军又杀气腾腾地上来了,呼延恶权心中一阵冷笑,暗道:“来吧来吧,有多少来多少,来得越多越好,到时候会有你们哭的时候。”

这次曰军比较谨慎,一个个小鬼子都把腰弯的低低的,就连挑着那副“卫生巾”的家伙也显得极其“低调”,丝毫没有以前那样不可一世。呼延恶权此人也不是一个善茬,他看得出来,曰军这是发动波浪式冲锋的前奏。所以立即招呼士兵们准备战斗,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战斗,呼延恶权已经摸到了和曰军作战的一些经验。所以他在曰军还未发动冲锋的时候组织了三十多个平时训练时枪法极准的神枪手,充当狙击手来使用。

还真别说这三十几个人一出,效果还真不错。现在山东的曰军还没有吃过韩云华所部的亏,还未知道中国已经有部队掌握了特种战的精锐,更不了解特种部队的恐怖。尽管经过韩云华所部的打击,曰军也开始在各野战部队中普及一些特种作战的理念。但是那也只是在驻山西第一军以及北平周边的那些部队,至于山东这个刚刚受到曰伪军严重打击的地方的小鬼子还没有开始接受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尽管呼延恶权的这些“狙击手”只是一个草台班子,但是也是提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山田大队第一中队中也不乏神枪手,但是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特种训练,所以这些优秀的鬼子兵也只是比较好的士兵而已,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特种部队,那战斗力就更不要说了,这是对军队战斗力的严重浪费。

城东的战斗打响后不久,呼延恶权就暗中命令城西的部队开始集结。尽管呼延恶权只是将城中一半多一点的鬼子吸引到了城东。但是安培一郎少佐害怕城外有援军来救援呼延恶权,所以特意调了两个中队的步兵来加强城墙以及城门处的防御。

所以说呼延恶权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诺大的一个阳谷县的内城只有很少一部分鬼子在巡逻执勤。一千多呼延家族的精兵迅速在阳谷县的西城区集结了起来,并且在呼延恶杀的指挥下迅速杀向安培一郎少佐所在的宪兵司令部。

安培一郎少佐也算是生不逢时,原本在帝国陆军大学也算是一时人杰,但是自从出兵中国以来,尤其是近段时间,安培一郎少佐可算是霉运连天,被一个个不知名的敌人搞得焦头烂额的,今天更是被人莫名其妙地攻进了城,作为一个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武士来说这比杀了他都要难过。

但是眼下形势比较紧急,中[***]队在聊城各地区进行激烈的破坏,有时候曰军的一支运输队很可能在一次运输途中就会遇到十几次拦截。所以无论是曰军驻山东最高指挥官尾高龟藏中将还是读力第十旅团旅团长长水野信少将都是一筹莫展,上边的大领导一不高兴,那么下别的小兵蛋子级别的安培一郎等人就麻烦大了。一天之内安培一郎少佐就接到三次旅团长阁下下达的命令,要求他们务必要在一个星期内扫清阳谷县残存的支那武装力量,否则提头来见。

然而城东的战斗一直就不顺利,别说是全歼这支胆大妄为的中[***]队了,就算是击溃都成了一种奢望。焦急的安培一郎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很清楚此时的阳谷县已经不是几个月前的阳谷县了,也许就在此时就有很多潜在的威胁正好整以暇的窥视着他。阳谷县的天要变了,敌人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些,还有几支直到现在他都不清楚的强大的存在。

安培一郎少佐也明白城东的战斗要是一直就这样持续下去,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会是一场灾难,援兵就不要想了,读力第十旅团只不过是一个刚刚组建成的二线守备旅团,按编制上说是满编制的。但是曰军的真正的精锐部队都会有一到两个联队的补充部队,这也是为什么曰军的一个野战师团会达到恐怖的三万多人,可以同两到三个中[***]一级的部队抗衡。这里面曰军战斗力强悍是毋庸置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曰军原本相当于国民党师一级的师团实际人数比国民政斧军一级的编制还要多上不少。所以,老是责骂中[***]队战斗力低下也不尽然。

然而这些好的待遇也只是相对于那些野战师团来说的,像读力第十旅团这样的二线部队在曰军的编制中只是二流还不到,不说战斗力无法同野战师团比了,就是连待遇也天差地远。读力第十旅团只有五个步兵大队以及一些辅助部队,总兵力也不算少,有足足六千七百余人。

然而读力第十旅团所管辖的地域却是非常广阔的,聊城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管辖的总面积12000平方公里。辖9个县、16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645个行政村(居委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