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至云南驿传三百二十七处,每传置马六匹至十匹不等,驿丞一人,驿夫三人,杂役两人,用银二十八万七千两,本色三十五万石,杂粮若干,遵皇上谕旨,各地不必再支草,亦不准收取驿站杂费,所有官员,俱不准扰乱驿传,违者斩!”
驿站之弊端在明朝太过严重,南方的驿站虽然保存尚好,不过也是需要重新核清整顿,而要紧的两个地方,都是重新改良改革了。
以往驿站一立,就可以在地方收取杂费,强征役夫,而且驿站养马要草和精料,这一部份也是由百姓负担的。
这一次就免了这些杂费,而驿站只负责传递军情和邸抄信息,任何官员都不准停留住宿。
这当然是矫枉过正了,但除此之外,没有办法杜绝官员搔扰地方。
在吏治整改之前,暂时也只能如此。
“湖广镇总兵官左良玉奏,曰前与襄阳流贼交战,大胜,斩首四十级。”
今天议政,几乎全部是好消息。
军务处的职掌和内阁完全不同,基本上也就是与军政相关的大政才会由军务处接手管理。包括米粮储备和户部解银。
赋税粮储不仅是国计民生,也是军事基础,没有这两样,谈不上募集新军和征战四方。
驿传,道路,亦是如此。
今曰马士英说的全部是好消息,只有在最后说起左良玉斩首报功时,崇祯才笑容一收,冷哼一声,怒道:“这厮又来杀良冒功么?”
从天子嘴里说这话,若是换了别人,怕是十个脑袋也不经砍。
不过号称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麾下战兵最少有五六万人以上,就算战斗力十分堪忧,不过知道内情的也没有几个。
到底是在崇祯年间经历过多少次大战的名将,和张献忠李自成都交过手,国朝大将,资格比老左老,名望比左良玉高的,还真是一个也没有了。
左良玉当总兵时,高杰还是个流贼,黄得功也只是偏裨小将罢了。
“此人向来如此。”马士英一躬身,笑道:“表面功夫,皇上还是得做。”
“罢了,由军务处传旨嘉奖吧。”
到底今曰听了不少的好消息,崇祯心气平和,不和臣下闹别扭了。换作往常,就算勉强从之,也非得把左良玉的功劳多压几天不可。
其实现在朝纲渐渐稳定,左良玉这厮也是会观风望色的,虽然和东林党一如往常的走的很近,不过私下对马士英也颇有致意……既然如此,马士英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帮他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