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二百三十九章 转折(19)(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慈烺笑的格外灿烂,番薯田的丰收已经是必然之势,其实耕种方式和选种方式一改良,增产就是必然之事。今次各处去踏勘过了,平均亩产当然不是唐十二等百姓预测的数百斤或是千斤左右,而是平均亩产在两三千斤左右!

这样数字,说出来,会把所有人都惊的翻上几个跟头。

还有大豆、玉米等作物,也是在选种和精耕试种了,明年春夏之交的时候,相信淮上的谷物收成会是一个叫人震惊的数字。

其实大明南方并不缺粮,现在清江府库之中就有数不清的粮食,十万大军吃上二十年的粮食都是招手可立致。

淮扬一带就是丰产,江南一带,经过张国维十年辛苦,兴修水利,通渠挖塘,虽然经济作物还是多了一些,不过供应朝廷和大军的粮食也是绝无问题。

而况还有一个湖广,就算闽浙,粮食自给也是毫无问题的。

唯一有问题的就是云贵,不过将来云南可以用盐铁铜之利抵销劣势,真正很难解决困境的只是贵州。

现在试种的良种,其实也是为贵州所准备,将来就算不能有多富庶,好歹要解决大半人口的温饱。

温饱了,就不会有太多人愿意造反了。

这几十年来,云贵两省叛乱不定,土司连年造反,将来也会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当然,这种计量还是很久之后的事了,眼前在淮扬一带改良,一则是惠民,淮扬一带虽然有温饱,不过到底人不会嫌粮食多的,能多种多产一些,百姓的曰子也好过一些。

二则,就是小冰河时期还有一段时间,似乎是在顺治早年达到顶点,到康熙初年才正式结束。这么久的时间,朱慈烺不打算叫北方的百姓苦熬,现在河南一小半还有山东一半的地方在手,等将来收复河北山西陕甘,现在着手,不过是为了数年之后的事。

他可不觉得建奴可以南下牧马,更不觉得自己一手创立的新军没有办法打到北方去!

这种信心,自从平虏军建立之后,就已经深值于心中了。

身边的这些文官可能不大明白,但朱慈烺自己却是知道,以乡土农民入伍,铺保在前,厚遇在后,严训加之于身,这支军队,已经不等于以往的军队,这更象一支近代和现代军队的混合体。

再下来,不过是充实府库,打造甲兵,强兵重甲,横扫[***]。

朱慈烺笑而不语,陈子龙的神色却是得意到了十分。他的农事水平原本多在书本上,几个月下来有如此成就,当然也是十分自豪。

数年之内,他有信心把太子所要求的各种良种都试种推广开来,数十年后,恐怕整个大明到处都是种植他一手挑选出来的良种。

立功立德立言,前两者,他将无愧于此生。

“卧子,鸡场已经运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