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6 / 8)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首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是杨震麟,此时的他正在调集北线集团军准备从雅宾斯克出击,大军压上,逼迫俄军在东线调集大量的部队防御他,给他一个机会全线歼灭俄军的主力。

杨震麟、蔡锷是中央陆军学院和中央军事大学的同学,也曾一起参加一战的对俄作战,命运总是这么奇特,原本该是他担任蔡锷副手,现在则成了他担任整个北线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为了这场战争和闪电突袭,他和德国人一样秘密准备了几年,正式开战之后,他就立刻率军向伏尔加河而去,22个扩编师分成六个军,总计127万人的军队,坦克和装甲车总数超过12000辆。

这样庞大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突袭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战术,俄军唯一的对策也是用同等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抵挡。

在和中国的作战中屡屡吃亏的俄军已经学聪明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让军队快速冲过去,而是稳步向前扩展防线,并在最短的时间将远东第一、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总兵力扩大到244万人,利用庞大的坦克群相抗衡。

在无法确定中国新型坦克的优势之前,俄军采取这种稳步防御的策略是最正确的。

杨震麟并没有意外,他一边向国内增调新的兵力和更多的机械化部队,同时放缓进展,改在奥伦堡和乌法进行防御作战,并伺机寻找对手的破绽。

他的任务并不复杂,重点是吸引俄军大部分的实力,争取在对中国有利的地区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如果最终的决战一定要深入到俄国内部,特别是得在莫斯科地区展开,那就得不偿失了。

北线是中国两大战区中心,随着国内迅速扩大军备动员,1939年底9月,在北线的兵力已经扩大到472万人,俄军同样在大规模扩张兵力。

这一战注定是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中国人也好,俄国人也罢,谁都退不起,输不起,特别是俄国人,他们已经输到了一种无法承受的极限。

此时,所有的俄国人都愿意拼舍掉一切,只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收回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

在这样的时候,再多的武器优势都已经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对此是早有预料,中国的兵法大家一贯说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为最,俄国人此时正是人和之巅,岂能轻易战败?

几乎最好的武器装备都已经送到了北线集团军,一边用大规模的兵力吸引俄军主力在伏尔加河流域布防,一边准备用大规模的军事装备迅速攻溃对手。

然而,俄国人对此也是异常的忌惮,他们稳稳的死守在伏尔加河西岸,利用宽阔的河道试图阻止中国北线集团军的装甲集团群冲击。

陆军打不起来,空军已经全面交战,俄军在空军上的损失非常惨重,大规模的轰炸不断向着俄军阵线腹部延伸。

几乎是在同时,德军已经攻陷法国大部分的领土,大西洋联军的主力被迫撤退到西班牙,美国终于意识到他们必须全面采取行动,不得不大规模的向西班牙派兵援助。

美军和德军在欧洲大陆的交战已经是必然的结果。

对德国人来说,他们最好的消息就俄军的主力完全被中国牵制住,他们只需要单线作战,甚至连波兰和乌克兰都没有受到俄军过多的攻击。

1939年9月23曰,南线集团军终于开始全面进攻澳大利亚,联合攻势中除了南线集团军外,还有南洋联军、南洋联合舰队和太平洋联合舰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