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

第九百八十三章 横山港(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东海省虽然拥有多个优质海港,但是深水港目前只有在建中的江山港一个,如今总算是终于迎来又一次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旦范氏投资集团和东海省的合作项目落地,这就意味着东海省将会拥有第二个深水港,长期困扰东海省甚至是整个东南沿海航运发展制约将不复存在,凭借两个大型现代化深水港口,东海省将会进入国家航运甚至是整个世界航运港口的主力阵营。

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人考虑过建设东海省的港口,但是这里的港口建设长期相对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岸条件较为复杂,一直被视为深水港建设的禁区。之前的五十多年间,只能进出五千吨级、乘潮最多进出万吨级船舶,直到近几年后,建造技术不断提升以后,才有了进出十五万吨级货船的港口。

而江山港的建设项目,则是将航道从十五万吨级提升到三十万吨级的突破,对于东海省的港口建设既是技术问题,也是认识问题。为此,相关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开展了港口海域勘察积累了大量的海洋资料,这才算是让东海省拥有了第一个三十万吨级的深水港。

“如果我们拥有了第二个深水港码头,那么整个东海省的经济都会受益于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至少十几个百分点。”吴富宽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从舷窗上往下看了看,此时正在横山港的上空盘旋,从空中来看,横山港就像是一幅图画一般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自己重生以前的经历,横山港最后也是建成了深水港的,电视新闻上还专门坐了深入报道。

他依稀记得,这也是东南沿海少有的一个深水港,当时为了确定这个项目,项目组做了不少的工作,遍邀全国的海洋专家、港口工程专家会诊横山港的建港条件,最后才认定横山港海床以淤泥质为主,再经过了充分的论证,才给出了可以建设三十万吨级航道的定论。

但是此时吴富宽所说的深水港码头,倒是没有敢往三十万吨级航道上动脑筋,他想着以目前的资料来看,能够建设一个十五万吨级的码头也不错了,至少可以分担江山港的航运压力,却没有想到范无病已经开始准备将横山港建设成为比江山港规模还要大的主力港口了。

因此当范无病淡然表示这里将建成三十万吨级以上航道的时候,吴富宽以及随机跟来的港口工程专家们都有些瞠目结舌。

“范总——”一名专家觉得有必要提醒范无病一下,省得他没有搞清楚状况,“横山港虽然也是优质海港,但是水位并不能达到三十万吨级深水港的要求,限于地理条件,想要建设成三十万吨级以上航道的话,怕是力不从心。毕竟受自然条件所局限,我们很难有所作为。”

在场众人基本上都是这种看法,就连吴富宽也表示道,“能见更大规模的深水港当然是好的,我也希望范总的投资越多越好,不过我们也得注重实效,充分尊重专家意见,这个地方建设三十万吨级以上的航道,似乎是力有不逮。”

范无病对此自然是有不同看法的,“自然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只想着依赖自然条件的话,很多事情就做不成了,横山港这里虽然水位有所欠缺,却是可以改造的,而且投入也不会很大,所以我的意思就是按照三十万吨级以上的规模去开发,将海底拓深拓宽,人为制造出一个优质的现代化深水港口来。”

众人尽皆哑然,心道范总你真是信口开河,真以为水下作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那是在十几米深的海底作业啊!可不是说在你家院子里面挖几个菜窖那么简单!

其实范无病想要建大型深水港的想法,大家还是理解的。

就以上海港为例,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上海就依托着黄浦江以及通江达海的便利,航线辐射到长江、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港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这样的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七,在亚洲地区更是排名老大,上海这座城市凭借着它发达的航运,成为远东当时非常闻名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上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处在中国的南北之中、江海之汇,南北之中就是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海基本上就在中间到南北都能呼应,对外的话它的交通也是最方便的,还有江海之汇,就是长江,是国内最长的江而且是流域最发达的一个地区,这条江它跟海相会就是在上海吴淞口,所以上海处于这么有利的位置。

改革开放之后,黄浦江里的文章更是使上海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港成为国内最大的港口,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然而,河口里面好做文章,限制也在河口里面,黄浦江七米左右的水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黄浦江的水深总是有限的,所以在船少的时候,船的吨位比较小的时候,黄浦江的岸线是没有问题的,等到船的吨位大了以后就出现问题,它在低潮位的时候进不了黄浦江,水深不够。

从九十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海运业发展的主流,远洋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主流型号都已经是吃水在十三米到十五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上海港也加快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但是新建的外高桥码头,仍然由于长江航道水深的限制,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