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第四百四十九章 镰计划(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当总战略制定后,总参谋部出动六十余名参谋,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兵棋推演,推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需要多少兵力,多少物资,多少时间,采取何种行军方式,走哪条线路,才能安全穿越六百里戈壁沙漠,抵达黄河之滨。

这条八百里奔袭之路,最艰难的,就是前面六百里那一段,走过这一段,就是胜利。

华军想要成功穿越这条死亡之路,最关键的,第一是后勤;第二是后勤;第三,还是后勤。狄烈对此行动的要求是:兵少一点没关系;盔甲薄一点没关系;弹药少一点没关系;甚至不带排炮、飞弹器都没关系……只要一点,粮食、清水,一定要带足。只要将一支军队,象钉子一样牢牢锲在贺兰山下,就是胜利!

元旦(唐宋时指春节)刚过,兵部急召车骑将军岳飞前来长安,供华天子垂询问策,同时与总参诸参谋就此次军事行动深入探讨磨合。最后在岳飞的极力争取下,确定由一个师,即第十二师来执行这项转进千里的掏心行动。

上元节刚过,岳飞探视母亲幼子之后,即将返回前线。

临行前,狄烈召见岳飞,给了他一件沙漠行军的利器——军用自动机械夜光表,自带指北针。当上皇帝之后,这块表对狄烈的用处已经不大了,相信岳飞有了这个好东西。会给大军在沙漠行军,减少许多麻烦。并指引着他与他的军队,循正确的路线胜利抵达彼岸。

狄烈对岳飞只有一个指示“东、南线作战诸师,乃是与人斗;第十二师,则是与天斗、与地斗,最后更要与人斗。战天战地战人间,人定胜天,此战可期。”

狄烈说话时,手指顺着铺在御案上的地图。那条描红划粗的行军路线慢慢滑动——这条奇袭路线在地图呈现为一条近九十度的折线状,好似一柄巨大镰刀,自右后方挥向西夏国的后脑勺……

狄烈眉头一挑,屈指在那条行军线上重重一叩:“嗯,这次行动的代号,就叫‘镰计划’。”

弯镰夺魂,斩草除根!要么不动手。动手就再不给它翻身!

……

为了确保这次千里奇袭行动的成功,华国动用了一切所能动用的力量,进行周密的布署:

东面,以折可求率三千折家军,出麟州,越长城。兵临兔毛川,引出浊轮寨之夏军;以孙昂率三千晋宁军,向银州运动,吸引住驻守于弥陀洞的夏军左厢神勇军司及石川的祥祐军司兵马。

南面,以傅选第十四师。向洪州南大门的长城岭关口发动佯攻,一下引发了洪州、龙州、宥州三个重镇高度紧张。夏国河南军镇嘉宁军司,也立刻调兵遣将,摆出一副随时增援的架势。

西南,环州的二十一师,则兵分两路,沿白马川溯流而上,分别进攻夏国两大军寨:清远军城与虾蟆寨。而两大军寨的后援,夏国的韦州,也早早做好了应战准备。

估计此时夏国会很懊悔,如果他们不是那般痛快地将环州西北面的西安州、怀德军交还华国的话,完全可在此二军州设重兵,从侧翼威胁环州华军。如此,便可减轻韦州的正面压力。可惜,答应得太快了……更可恨的是,华**队的手脚更快——短短数日内,就有军队出现在这些军州城下,敦促他们交出城池,接管防务,真比讨债鬼还凶狠。不过,细细一想,可不真是讨债么……

除此之外,驻守中原的第三军的第八、第九两个甲级师,正兼程赶来。只要这两个主力师一到,就可以随时向夏国发动总攻。

以上,都是明棋,专门亮出来,让夏国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西北方的偏关,则有一招重要的明暗棋,力求迷惑并瞒过住夏国。

二月底,晋阳的太原军校,第三期一千四百余名即将毕业的军校生,奉命秘密出发,向北急行军。仅用了半个月,行程千里,穿过忻州、代州、武州,最后抵达偏关。随后,这支学生军接过了在此等候已久的十二师的旆旗、号旗、旌鼓、甲胄及部分备用兵器。

是夜,十二师从三个旅中各抽出半个营,打着各旅旗号,驻守于偏关各关口。布置完毕之后,全师趁夜出发,消失于偏关。天明之后,偏关军营紧闭,日夜只闻训练喊杀声,千人振啸,声动数里,宛若十二师犹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