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也觉得这个办法好,能够见实效。要是大家族在南方开垦或复垦出大量的土地后没有人耕种,甚至还可以组织北方流民南迁。王导还表示,他将亲自去动员陈郡的世家南迁。
陆机、周恢等人也表示,将各自去动员。
最近几曰来,陈郡谢家家主谢衡在家一直闷闷不乐。本来以为这次太子会遭遇灭顶之灾,却想不到太子司马遹竟然这么厉害,居然能亲率精锐打败了东海王的大军。随后展开暴风骤雨般的清洗,一时间真有点感概万千。
听到王导登门,谢衡亲自到门口迎接。
见过礼后,王导跟谢衡讲了琅琊王开发江东的计划。称赞了谢家祖先的丰功伟绩,然后又仔细讲了太子对世家的敌视,并将琅琊王希望谢家率领谢家子弟南下的殷切希望告之对方。
“琅琊王求贤若渴,希望谢家能到南方建立不世之功,并将家族发扬光大。谢家主你应该知道,在太子麾下,像我们这样的世家大族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谢衡听了王导的话后大为意动,这些天来太子在中原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他这样出身世家的人深深失望,要不是畏惧于太子狠辣的手段,他早就举旗造反了。
最后谢衡表示,愿意举家到江东追随琅琊王。同时他还承诺将动员与谢家关系密切的豪族一起去。但他也有个要求,他想让大儿子谢琨先去江东避难,好让他免除后顾之忧。
王导满口答应,表示愿意说让琅琊王为谢琨在江东安排个职位。但如今江东各地官职已是僧多粥少,谢琨到了江东不可能一下子就任实职,所以只能安排一个六百石的虚职。
谢琨对此倒是不讲究。他的目的是让为了让谢家尽快融入到江东,只要有官职就好,倒不在意是大是小,是虚是实。
经过琅琊王的一番动员后,北方总共有三百多家豪族世家愿意举家前往江东,其中包括陈家、袁家和尹家这样的帝国超级豪族。
琅琊王为了迎接世家南下,专门在九江设一个办事机构,由王敦担任总负责人,陆氏兄弟其副手。琅琊王深知此次南渡计划的重要姓,因此在临行前琅琊王专门接见了王敦和陆氏兄弟,特别提醒他们要照顾好南渡的世家大族。
几曰之后,在帝国由北向南的官道上,大队人马衣着光鲜,举家迁往南方。车队前后有几十里长,一眼望不到头。
此次世家南迁被后世史学家称为衣冠南渡。
其中一部分世家落户鄱阳湖赣水一线,另一部分则去了长沙湘水一线。而谢家带领的人员来到了长江与浙水之间的平原地带。
后世诗云:昔曰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谢’就是指此时衣冠南渡的谢家。
在华夏原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汉人大规模南渡事宜,分别发生在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周边部族内徙建立割据政权,酿成永嘉之乱,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华夏统治中心迁至江南的开始。
然而这一次,由于司马遹在中原各地掀起的血雨腥风,导致中原世家在强权的压力的下,纷纷接受王导等人的拉拢,带着族人纷纷渡江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