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周瑜面对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拥有着“记忆外挂”的颜良。
当日张辽告知他吴人减灶时,最初的一刻,颜良确还有几分欣喜,认为吴军军心已乱,士卒开始逃亡,也认为这正是出兵劫营的绝佳时机。
不过,颜良却很快意识到,他所面对是的周瑜这样绝顶聪明的人物,每一步棋都绝不可轻易落子。
几番深思,颜良很快就想起了历史上的马陵之战,孙膑是如何用减灶的手段,来诱使庞涓追击。而演义之中,诸葛亮似乎也用过增灶之法,来达到相同之目的。
减灶佯退,增灶佯攻。
颜良的脑海里,很快就闪现出了这八个字。
而且,颜良很快又想到,程普乃吴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将,以他的能力,即使军中发生士卒逃亡这种情况,也该当有所防备,以防被颜良看破虚实,趁机发动劫营。
既是如此,以程普之老道,又怎会不注意到,颜良有可能会数他的灶数呢。
种种的推理,让颜良对吴人的动机,很快就产生了怀疑。
于是,颜良便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徐庶,而徐庶在深思之后,也表示赞同颜良的猜测。
故此在今晚,在任凭庶的建议下,当颜良派张辽率军出击时,他的斥候却在密切的巡逻着大营附近的水岸。
事实正如他所料的那样,吴军果然走水路,趁夜前来反劫营。
得知斥候回报,颜良迅速调集了万余兵马至岸边,其中光是弓弩手就有三千。
此时此刻,他便可以用那漫天的箭雨,热情的召呼那些登岸的吴人。
黑夜掩藏了颜良和他兵马的身影,但同样他也看不清敌人身影,但吴人的惨叫声却暴露了他们的所在,颜良的弓弩手们根本不需看清敌人,只需徇着声音的所在,向着黑暗中放箭便是。
惨叫之声不绝于耳,那一声声凄厉却又无助的嚎叫声,在颜良和他的健儿们听来,如同最曼妙的乐章,在这黑夜在回荡。
黑夜的那一头,不幸的吴军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的挣扎。
董袭所扛的那面大盾上,已是钉满了箭矢,但倾落的箭雨却丝毫不减弱,依然是钉钉铛铛的溅落。
躲藏在盾下的周瑜,固然幸免于难,但他左右的战士们可没那么幸运。
此次偷袭,周瑜志在必得,因此他下令全军轻装而行,并没有携带多少盾牌之类的防御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