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宝藏

第三一五章 黑液檀木棺(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费他娘什么话,等老子再摸摸看”,七哥说着,和胆大无比的血滴子弯下腰,用双手在凉呼呼的棺液中摸索着,又先后摸出一件淡黄色龙纹玉璧,一柄白色饕餮纹玉斧、一只振翅欲飞的玉隼,和一只造型可爱的玉兔。

最后,当他们觉得棺液里空荡荡再沒有其它东西时,最后一件宝贝被摸了上來,那是一张橙色的精美玉覆面。

这种原來盖住死着脸庞的奢侈品,有用金丝串联的缀玉面罩、和整玉面罩两种,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周至汉代和古代玛雅人中间。

在先秦丧葬仪式中,要用丝织品制成“冥目”和“裹首”來包裹死者的头脸部位,其中有权势的用缀玉面罩比较常见,大都由碎玉加工制成,这张整块儿玉覆面自然造价不菲。

古人一直认为玉可以防止逝者的灵魂出壳,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烂,正是缘于这种说法,从西周时期,这种特殊的丧葬用玉―――玉覆面就开始出现了。

它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特征,制成饰片,然后缀饰于纺织品上,或者用金丝串联起來,用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脸上。

当然,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在贵族墓中,玉覆面在两周盛行一时,发展到汉代时,已经演变成备受世人瞩目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等,这标志着葬玉发展到巅峰。

这名逝者只用了玉覆面,看來还不算特别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主儿。

在随后的文明时代,玉敛葬的护尸目的已经相当明确,置玉方式也从口含、手握和无规律放置发展到“九窍玉”、“饭含”、“瞑目”、“瑞玉组合”直到“玉匣”、“玉衣”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整套严密制度。

古人敛尸除用玉外,还用“饭”,就是把某种粮食掺和玉屑,填在死者嘴里,表示不忍心让死者饿着肚子到阴间报到。

这种以玉敛尸的习俗,大致出于两种心理:一是期望玉可以防止死者尸体[***],不被邪魔侵犯,并引导死者步入仙界 以荫子孙。

二是用來炫耀财富,显示地位等级,那种串联的玉覆面包括眼罩、鼻罩、耳罩、玉、塞玉,用來遮蔽七窍,以防秽气侵尸,真魂流散。

而这一整张玉覆面,就更加高级了。

但在整个摸索过程中,两人沒有摸出一块儿死人骨头,看來就连骨头都液化了。

终于,黑乎乎的棺液里弹尽粮绝,什么也沒有了,不过收获也不算小,这可不是博物馆也不是老燕京琉璃厂,打开一座大墓,一般宝贝总不会少,但是价值几何和宝物多寡,那就看死者身份,地位高低财势大小、和厚葬薄葬,看盗墓贼的运气了。

他们擦干[***]的双手,注意到棺材边上有一些蛆壳,这令盗墓七怪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檀木是防虫的,哪里进來的蛆虫呢。

难道是尸体快要腐烂的时候才被下葬吗,那样无孔不入的苍蝇就有机会在上面飞舞停留,把虫卵产在尸体上,但是里面的尸体为什么会变成黑乎乎的棺液,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土地爷挂了后,总有些事儿让他们蛋疼,而七哥身上的藏宝图,后腰上的半块儿头盖骨,以及他平时坚毅清澈的眼神儿时不时像鬼火一样闪动,平时风趣乐观的他偶尔还会显得落寞忧伤,在下山和投拜到土地爷门下以前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到底都遇到并经历了什么,他始终不愿提及、不肯向六怪摊牌露底。

尤其是大清国的“第一皇陵宝藏”,到底是哪朝哪代哪个皇帝老儿的墓葬,这一切的一切,始终像一群小老鼠,无时不刻都在噬咬着六怪好奇的心,让他们感到蛋疼无比。

这样黑呼呼神秘形成的棺液,就连土地爷生前都沒遇到过,谁又能告诉七哥棺液之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