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赵云行踪
刘晔的话得到程昱和贾诩的赞同,张辽见着却是皱眉问道:“诸位先生,那我等现在该如何是好?”
曹植沉吟了一下,当先说道:“以本公子对这袁显甫的了解,其人甚是自负,而且世家子弟习气浓厚。到了黎阳而不能插足重要事务,必然不甘。而且,黎阳距离邺城,快马也就半天时间,袁显甫完全可以与邺城他的人沟通。在内,其定会扳倒沮公与,而让他的人能够进入黎阳。”
诱导河北内部窝里斗,这是荀彧定下来的基调。他对田丰、许攸、逢纪、审配四人的一番性格分析,以及总结的那句“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并非多余的。现在虽然因为袁绍的关系,他们暂时没有对抗。
然而现在毕竟不是袁绍刚开始入主河北的时候。经过数年的发展,他们所属的世家早已发展出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由于袁家几子比曹家几子更加年长,加之袁绍对袁尚的偏爱,早已出现了以袁谭、袁尚二子为核心的派系对抗。
这种派系对抗早已深入骨髓,并非袁绍的一时醒觉就能快速处理好的。现在袁绍虽然能暂时压住,但是盘根错综的关系网,早已遍布整个河北。袁绍在还好,若袁绍不在,那么内斗将继续。反正山高皇帝远,袁绍眼不见也管不着。再者,嘴是生在人身上的,那帮河北谋士,个个都是能言善辩之徒,黑都能说成白,岂会怕袁绍秋后算账。况且,以他们背后的世家,袁绍还真不敢动手杀他们。最多也就是小惩大诫一番,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其实这些都是袁绍所走路线而决定的,在他重用世家,借世家之力发展的时候,便已经决定了会出现现在的情况。相反,曹操就没有这矛盾,曹操治下,世家极少,剩下的也是完全统一在曹操的意志之下。
即便现在曹家诸子如袁家诸子一般争个你死我活,情况也不会如河北那么坏。因为曹营上下除了极少数人,所有人都是唯曹操之命而是从,根本不会如河北那般大力支持哪个公子。
故此,曹营的凝聚力远在河北之上!
荀彧正是看清楚这一点,故此才利用曹植的名声,引动袁家诸子,继而挑起河北内部的矛盾。而袁尚,恰恰只是一个触发点罢了。
曹植这一番分析,完全切中要害,刘晔点头道:“四公子所言甚是。”继而对主位上的夏侯惇拱手道:“将军,晔以为,我等此事可静观其变,配合袁显甫给我军制造的机会,给予沮公与打击!”
默契,这就是不同阵营之间谋士对抗时所展现的默契。看起来很玄乎,实则上只有真正的智谋高深之士,才能掌握这种同是智者才有的默契。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另类的顺势而为。
其实这种两军顶级谋士之间的默契,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的。春秋时,楚成王率大军攻中原。齐桓公从管仲之谋,率诸侯盟军击退楚国。就在天下人都以为齐国要拼尽全力,一举荡灭楚国的时候,齐军竟然退回召陵,并在那里与楚国讲和,两军继而罢兵。
这便是默契了,管仲和楚成王都知道,两虎相争,得利的只会是旁边那些虎视眈眈的人。故而最终两个死敌便很有默契地讲和了事。
现在换到袁曹双方这里,形势自然与齐楚相争截然不同。但曹营这边完全洞悉了袁军内部的情况,便可以利用袁军的不和,配合其中一派给予另外一派打击了,这也是默契。
张辽算是众将中智谋最高之人,听完刘晔的话很快就明白过来,凝声问道:“虽然袁军不和,然某以为袁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应该不会主动露出破绽,我军应该还是需要主动出击。”
刘晔听完,重重地点头道:“文远所言甚是,我军的确还需要主动出击!”
张辽一听,皱眉道:“但是,主动出击的话……”
未等张辽说完,程昱便大笑道:“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袁本初能够派骑兵来我兖州捣乱,我等又岂能不还礼呢。”边说间,程昱脸上笑意越发浓郁。
“出动骑兵?”听到程昱之言,张辽和徐晃二人同时对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