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宝鉴

第六十二章 揭画(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清晚期的青花墨床,大概七八千!”

“民国时期的新地图,哦,这本价格高一些,四五万!”

......

整馨静拿着一个小本子,刘易每鉴定一样,她都会撕下一张小纸条贴在上面,有了刘易的鉴定,有些东西她也好拿主意,卖也会有个心理价位。

“咦,刘墉手札,鉴藏印:仙舫斋庐,设色纸本,还有一个题跋,还好,这玩意题跋的人不太有名,如果有名的话,价值还要翻倍,三万五左右!”

刘易有点替郑馨静惋惜,花了近千万,买了几百件,真正有价值的加起来,也不过是百来万,亏大发了,没有全买成废品,也算她走运了。

“这画不对劲!”

一般古代用来做画的纸张一般比较厚,可以揭出一两层的画,高超的揭画师,甚至最多可以揭九层,当然,那是传说。

刘易一开始看这画的时候,有些忽略,误认为是赝品,可当他认真看的时候,发现了不同。

题签,铃印,鉴藏印都有,而且很符合董其昌的画风,就是颜色比一般的画淡了很多,而且有些地方的墨浓厚不均。

刘易睁开透视眼,属于明朝的,这画错不了,就是董其昌的。

董其昌在明代绘画史中,堪称一位影响深远的画坛巨擘,而结合时代背景去研究董其昌绘画艺术,他几乎是中国绘画史转折的一个奇迹和创造另一种绘画语言之领袖,在董其昌的绘画中,可以看到的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充满灵姓的心中山水,笔法轻盈,用墨散淡,近处的湖水山石,远处丛林掩映的茅屋,曲折蜿蜒的小径,缥缈虚无的浮云,似有似无的山峰,似乎可以感觉到董其昌书写时抛弃一切烦恼、心中一片空明的状态,心情狂躁不安的人是永远无法写出董其昌那样的书法,画出那样的画面。

“有什么问题么?”

郑馨静心里稍微有点紧张,也许刘易看出了什么不同的地方,这画有人看过了,都说是临摹的,临摹董其昌的画有很多,甚至有些造假的用现代电脑精确打印然后做旧,冒充董其昌的画。

“我再看看!”

刘易有把握,这是董其昌的风格,他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看看是不是揭画。

刘易的眼睛在画上观察了良久,直起身子,有些愤怒,有些人想钱想疯了,这么精美的山水画居然揭成了两份,揭成两份是刘易根据画纸张上的薄厚程度判断的,揭这画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揭第三层,如果揭了的话,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完全会被破坏掉。

“怎么了?”

“你这画是真的,不过价值可能要打很多折扣,这画属于揭画,已经被揭过一层,价格不能和原本的画比,价格大概在两三百万,董其昌山水画流传的不多,大多是临摹的,没有太多的借鉴。”

“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