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南苏国封锁边境,杜绝阿卜耶已对外的一切联系,对于进入阿卜耶已地区的人员也进行严格审核,只有得到南苏国通行证的记者,少数官员才能进入卡杜利。
但对于工作组的到来,南苏国总统巴希尔还是予以了欢迎,并盛情款待。
工作组在南苏国朱巴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简单介绍了这一次调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海宁透露的信息并不多,可整个世界的焦点还是聚焦在了这个工作组身上。
时隔一个多月,在爆出瓦勒发现铀矿之后,阿卜耶已的核问题,首次步入了良姓轨道,世界舆论,政界,一片叫好,盛赞杨天在核问题上做出的巨大让步。
今年是15年,在年中,杨天主动叫停与北苏国的战争,与卡迈勒和谈,已经有媒体呼吁,杨天应该获得1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加上这一次在核问题上的妥协让步,就连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相关官员,都在私下采访中声称,杨天已经进入了1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名单,如果阿卜耶已核问题能够完美解决,那和平奖几乎没有悬念。
就在这一片赞声中,海宁率领的工作组也通过边境,抵达了卡杜利。
原野上的公路上,烈曰之下,天边热气腾腾,黑压压的城市轮廓都有些模糊。
工作组乘坐的汽车上,原子能机构科学应用局的副主管贝尔探出头,好奇的去看远处的卡杜利。
副驾驶座上的海宁也微微低下头,去看远处的卡杜利,外界对阿卜耶已,对卡杜利的报道太多了,但就是因为太多了,所以许多新闻的真假也就不好分辨了。
有些媒体称,杨天是阿卜耶已人民的救世主,是他给北苏国两百多万平民带来了和平。可同样有些媒体称,杨天是**者,悍然发动战争,肆意屠杀平民,犯下无数战争罪,卡杜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真假难辨,或许只有亲自去看看,走走才能了解。
“怎么样,贝尔,我看你一脸惊讶,是不是有些失望?跟你想象中的卡杜利不一样。”海宁笑着调侃道。
贝尔缩回了头,夸张的瞪大着眼睛看着海宁,道:“失望?不不不,你说的没错,这里的确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还以为这里会更破败,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可是你看,这根本就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了。”
海宁看着前方笔直的水泥双方四车道公路,也是极为赞同贝尔的话。
不说卡杜利,就是阿卜耶已最南边,与南苏国接壤的本提乌,也是繁华无比,还超过许多南苏国的城市。
“北苏国还有南苏国封锁的很厉害,在本提乌的时候,我听酒店的经理说,连普通的货物运输车都不让通过边境,想来卡杜利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吧。”海宁感慨道。
南北苏国封锁阿卜耶已的事情,外界舆论也是毁誉参半,但无疑,对阿卜耶已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贝尔撇撇嘴,似乎对南北苏国的做法有些嗤之以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