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充分的利用船厂设备的方式,就是让几个船坞处于不同的进度,一艘船下料的时候,一艘船焊接,另一艘船准备舾装……同时完工3艘船,意味着要同时给3个船坞下料,同时给3个船坞安排工人和机械,又闲置了另外一些工人和机械……不论船厂有多大,只要是用船坞的形式,同时开工或完工的效率,始终不及轮转的。
在船坞每天价值上百万的年代里,没有谁会为了一个记录,而特意安排船坞同时完工。
所以,最大的船厂,也就是恰巧碰上两艘船同时完工,继而同时命名。这种情况,往往还是一艘大船和一艘小船。
给3吨4万吨级的船舶命名,只有在平地造船法诞生以后,才可能发生。
消除了船坞的瓶颈,又采取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大华船业,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总装总配工厂。重达数千吨的总段,全是在其他船厂生产,然后运输过来的。采取同时起运巨型总段的方式,大华船业能够进一步降低船厂成本。让两到三条船保持相同的进度,则能减少激光测绘等精密工作的压力。
此外,大华船业获得8家中船下属工厂的股份,自然消除了劳务合作上的障碍,大量的派遣工人,使得同时开工的船只数量逐月上升,3艘船舶只是等闲。按照每月增加一艘船舶的速度,大华船业已经进化到了同时建造12艘万吨轮,单月交船6艘的规模。
112艘万吨轮的订单,相当于中船3年的制造量,如今看来,竟然只够大华船业一年的消耗。
稍微有点工业属性的媒体,对这样的大华船业,关注度都不会低。
“过去吧。”苏东元最近也了解了一些船业的资料,越是如此,他就越发难以劝慰儿子苏刑。
此时此刻的苏城,说是如日中天都不为过,苏刑要想在他身上找回平衡,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兴许,早点接受现实,是最好的结果。
世界上总是有些人,是另一些人无法超越的。
苏东元不自觉的瞄了苏刑一眼,即使更喜欢这个儿子,又非常讨厌私生子的存在。然而,现实的差距,还是让他的理智逐渐超过了感情。
苏家的未来在苏城身上,至少,不可能在苏刑身上了。
苏刑亦步亦趋的跟在苏东元身后,心情莫名的紧张。
无论是老爷子的心思,还是站在巨轮前的苏城,都让他紧张。
尤其是那三艘4万吨级的货轮,黑红两色的扁平船身,像是巨型礁石般停靠在岸边,威严的仿佛钢铁雕塑似的。
局外人,很难想象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虽然从来都看不起苏城,然而,站在苏城的地盘上,看着苏城的成就,苏刑的心情终究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果我有一个工厂,能否造出这样的船?”苏刑很不乐意的想着,突然晒然一笑,心想:我怎么会去做工厂这么肮脏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