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国内的钢铁企业自80年代开始就在玩粗放,野蛮式生长和野蛮式的减产是国内钢铁业的主旋律,除了少数几家,大部分的钢铁企业根本不会投资做钢材的研发,最多也只是考虑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原因很简单,规模是自己的,研发是大家的,国家一向有牵头做技改,然后全国推广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做技术研发,甚至牵头做技术研发,都是有荣誉无利益的,像淮南钢铁集团这样的公司,连吃饭都困难,更别说是技术研发了。
590Mpa的船用钢板技术至少超过淮南钢铁集团目前所掌握的最佳技术两代以上,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是想要硬上都很困难。
在场的都是工业界的明白人,尤其是常年浸银技术的国企人,对哪个公司哪个集团的水平都有判断,赖文昂所在的淮南钢铁集团,就算拿到了全套的技术资料,还真没把握在几个月里复制这套技术。
赖文昂被自己的话给憋住了,眉毛几乎要炸开了似的。
同为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的代表高岗清咳一声,帮赖文昂解围道:“苏董如果愿意把590Mpa的船用钢板的调质技术拿出来,那也是大好事。如今时间很紧,一家公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由多家公司合作完成……”
“也就是说,首钢的船用钢板技术,还达不到新曰铁ten60钢的水平?那还参加什么国际展会,这不是让人笑话?”苏城直指要害,没有丝毫的停顿。
高岗连连几声咳嗽,道:“我们还是有其他技术的,现在只是说船用钢板的技术转让……”
“多家公司合作才能弄明白转让的技术,既然如此,你们不如多家公司合作研发自己的技术。”苏城话锋一转,变的苦口婆心,道:“研发技术就像是走楼梯,上了一个台阶,才能上第二个台阶,一步上两个,上三个台阶只会让你越走越累,俗话说的好,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噗!”
张勇锡一口茶,直接喷在了前排人的脖子上,这位航天集团的代表,顿时脸比张勇锡还黑。
高岗更是面露不豫,他可是首钢的代表,平曰里何尝被如此对待过。
其他人也惊讶于苏城的咄咄逼人。
未等其他人开口说话,堂屋后方的帘子忽然被国办的工作人员给掀开了。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头儿,身着列宁装,面露微笑,慢吞吞的走到了房间的正前方,缓缓的坐了下来。
“费老!”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赶忙起立打招呼。
“都坐。”费老的脸颊上有老人斑,腮下的肉也虚软了,但眼神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亮。他炯炯有神的看着苏城,并向众人微微颔首,道:“中国的企业,就应该有用走楼梯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追赶外国公司,光想着技术转让是不行的。嗯,这就是大华实业的苏城吧?”
后一句,他是问自己的秘书的。
秘书年约三十,稍弯腰回答:“是的。”
费老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我听说大华实业在阿塞拜疆的竞标了,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我们的外交部做的要好。”
苏城做好了与众国企征战的准备,但他还不想得罪外交部,遂道:“我们是全公司上下一起努力,不像是外交部,要总揽全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