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第351章 许诺(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该杀,哪怕是百般无奈投敌的**同样该杀,周虎臣对**恨得咬牙切齿,但周虎臣不能这样做,他要为全局和后续事宜考虑,这是政治的一种延续。该肆无忌惮的时候就肆无忌惮,但有些事不需要自己去做,有人会替自己做,政治的智慧很重要,周虎臣不想让别人总是惦念着自己。

尚可喜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这里面的熟人太多了,只要周虎臣一句话,他就要毫不犹豫的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压力可想而知。

“杀这些人毫无意义,只会带来不好的名声,何苦!”周虎臣叹了一声:“尚将军对这里熟悉,好好安置一下百姓,无论女真人也好,汉人也好,都要一视同仁,记得收缴武器后给他们在附近安排一个新家,毕竟将来这片土地还要靠他们。”

“大帅慈悲!属下今曰方知大帅之睿智!”

这可不是吹捧,是心悦诚服的,数万人的生死就在周虎臣一念之间,周虎臣和建州人的野蛮风格截然不同,完全是为了朝廷统治和百姓生存在考虑,尚可喜不得不佩服周虎臣的深谋远虑。其实,统治从来都是这样,收服民心是不二之选,周虎臣做的只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和蛮族一样大肆杀戮而已。

......

第二天,好消息传来,锦州城的城门打开了。

锦州不战而降是一个好兆头,辽阳的城门打开已经不用考虑,只剩下哪天而已。

尚可喜很忙,除了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他要收拢那些女真士兵,也要把以前的那些明军降兵彻底打散,然后融入到自己的庞大军队之中,而那些建州旗丁和少数战兵则被周虎臣重新设立了一营,这一营士兵暂时归属了莫显成。

一切按部就班,收拢起来的百姓和女真人没有什么抵抗,因为周虎臣给他们提供了粮食,也在建设新家。

已经好几天了,沈阳附近基本安定下来,随着北方的消息不断在传来,周虎臣招来了尚可喜。

这次是单独召见,时间很长,除了尚可喜和周虎臣,谁也不知道周虎臣给尚可喜交代了什么,但表情上可以看出尚可喜很兴奋,兴奋地满面红光。

告别周虎臣,尚可喜带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开始向南移动,在进入本溪的崇山峻岭后,时断时续地一条城墙出现。这条城墙有的是石砌而成,有的是土垛而成;有的布满了青苔,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有的则已经倒塌。

这道墙便是著名的辽东边墙,也是明长城的延伸。

随着距离丹东越来越近,前方依旧是低矮的山区和丘陵。

这里是未开垦之地,自后金采取定边政策之后,在叆河边门和凤凰城边门筑柳条边,禁止在边墙以外地区农牧、渔猎、采伐、采矿,加上征兵,致使这片地域成为不毛之地。

丹东距离鸭绿江很近,鸭绿江古称浿水、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是大明与朝鲜之间的一条界江,不过,现在的尚可喜就是要破掉这条界线。

明初之时,明庭虽招抚了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却无法保护女真人利益,满足于朝鲜的“事大至诚”,同时忙于安抚周边,所以任凭朝鲜将图们江南岸鸭绿江东岸的女真领地尽收囊中。

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抓住机会,开始大力向北扩张领土。朝鲜北部的女真人上曾奏明廷,说“咸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明成祖因而降敕与朝鲜,索要这一带的“十处人民”(主要为女真人)。朝鲜则以明太祖已默许铁岭之地归该国为辞,并称此间女真人“来居该国地面,年代已久,……且与该国人民交相婚嫁,生长子孙”,请求“令该国管辖如旧”。李朝使臣利用明朝“不分化外,一视同仁”的天朝大国妄自尊大的心理,阳奉阴违,以柔克刚,致使明成祖表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同意将铁岭以北,公崄镇(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以南的“十处人民”还归朝鲜。

朝鲜与明朝初期几次边界争执,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地区,都逐渐为朝鲜所控制。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剿杀招抚,实际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