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人喝了不少酒,最后陈京思忖再三,还是委婉的劝了王凤飞。
王凤飞现在作为副书记,他来主导抓干部制度改革,这本身是没错的。
但是问题是他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外也有必要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整个庸州的大局统筹考虑起来。
作为计小平的副手,他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性格,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在保持这些东西的同时,又要能够为计小平排忧解难。同时要让计小平既有面子,又不伤神费力承担风险,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凤飞是绝顶聪明之人,陈京稍微一点拨,他自然立刻就明白了其中原委。
他颇羡慕的对陈京道:“陈京,你倒好,从下面进省城是龙归大海,事业上面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像我,我从省城到地方,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还是缺乏经验啊……”
他顿了顿道:“陈京,你的前景目前看来,估计也是要下放的。你和我不一样,你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在省城你能够游刃有余,到了下面你则更是会如鱼得水,三十岁前上副厅,估计只是分分秒秒的事儿了。”
陈京摇摇头,道:“凤飞啊,你就甭说我了,现在在庸州你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最近我有计划到德庸一带走一走,庸州我很久没去过了,我还真想过去多看看庸州目前的发展状况。”
王凤飞拍手道:“那敢情好,你去庸州,我扫榻相迎。别的不希望,就希望你能够再一次坚定一下我们改革的信心!对改革这件事我态度坚决,不想动摇!”
陈京道:“那行,有你这句话,庸州我是肯定回去!你老王有信心,我相信计书记也是会很感兴趣的,庸州在思想意识上面向德高靠拢,估计也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陈京要往楚江北部几个市视察调研的消息传递出去,来自这几个市县的电话就把组织部干监处的电话打成了热线。
恰好在这个期间,省委组织部在干部改革方面在做一档专题的宣传节目,陈京是这档节目中重要的被采访人物。
陈京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便向节目摄制组公开了这一次北方多个县市频频打电话过来的事实。
记者们随即采访了这一批县市级领导,他们得到的答案都希望省组织部领导能够尽早莅临他们地区,为他们地区的干部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基层对改革的积极性如此高的时候。
有人回答称,干部改革是人才兴邦、兴国的重要体现,一个地区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能够突破,就预示着这个地方的领导层更加合理科学,更加思想开拓,更加有执政能力。
一个地区的发展在这样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之下,必然会高歌猛进,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还有人回答称,干部改革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很重视的工作,只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政策的支持。在长期艰苦的摸索中,有些改革没找到窍门,这也让他们对省市组织部领导所制定改革的方针政策充满了期待。
他们希望组织部领导能够到他们地区走一走,多了解一些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当地的改革提供必要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基层对改革的需求和诉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