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学生画的?!!”华教授向好友问道。实在难以想象这幅画的作者竟是个学生,在他印象中能画出这种画的只有绑着小辫子,留了一下巴短胡茬的外国艺术家才能画出这样雄伟的画作。不过这些艺术家显然不会为中国的《赤壁之战》大费心思,他们更愿意画《滑铁卢》或《南北战争》。即使他们肯画,也不会画出如此雄壮,还这么细腻的画作。
“呵呵,是学生画的。”楚老笑着回答。
“一个学生画的?!”娄教授追问到。
“一个学生画的,我亲眼看着,上千学生可以作证。”
看着墙绘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平南学生和老师或许没什么。
老者们从照片中看到那慢慢融合在一起的画面,其实也仅是对其中5米的绘画记录而已。然而此刻在他们眼前呈现的却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米画作!近看可以看到铠甲的纹理,在远处将整幅墙绘尽收眼底更是何其震撼!
“这幅叫什么名字?”画尾只有【limu】的署名。普通油画不需要作者署名,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破坏画作的整体结构,但不管哪幅画都会拥有自己的名字。
“《超昂·无畏——赤壁之战·末》……”楚老头叫出这作品名时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当初为了这名字他还和梨木争论了好几天。
“这名字怎么这么怪?”前国画学会会长华岐山疑惑道。
“听说还有两幅——”比起名字,前美术协会主席娄旭更在意另外两幅作品。
“请跟我来。”校长在前面引路。
沿着校道带他们来到教学楼后的花卉,一副巨作就矗立于磊磊花盆之后,从花枝和铁门的缝隙间透出缕缕金光。平校长用早已准备好的钥匙打开铁门,老者们便迫不及待的涌入花丛,欣赏起那幅泛着金黄色光芒的璀璨画作。
“这!这是——何等奇妙的画作!”
“《拾穗者》的——全景???”
“实在难以想象!谁能分清它们到底是哪幅才是原作——!到底是米勒把壁画的一部分切下来,还是有人重新熔炼了他的画作?”
如果说前一幅画给他们的感觉是“精妙”,那么这幅《拾穗者》就是“神奇”了。整幅壁画与米勒830mm*1110mm的作品完美结合。就好似给此画的作者一根枝叶,他却把整棵树都给画了出来,而且画得还那么的自然。
简直就像是作者和米勒坐在一起,坐在同样的位置上观察同一场景!
只不过米勒最终画出的是一米长宽的作品,而另一个作者画出的却是百米长的巨型画作!
没有任何的戏剧姓场面,不需要过多的粉饰秋收。画面从原著的3个农妇延伸到17个,右边忙碌的人群堆起高高的麦垛。拾穗的农妇穿着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毋宁说优雅。她们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这幅朴实墙绘采用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普遍的横构图式。
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主要以灰色为主色调,她们手上黄金般的麦穗吸引住老者的视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