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掉转。
由于孩子还没有出来,等在门口的两位家没有其他人着急,倒是在人群之外长相谈甚欢。
“我家姑娘造反了。”
“咋了?”
“都是她爸惯的。学校、社会都小心翼翼的,怕她这个怕她那个的,就我敢骂她,他爸都惯着她!昨天考完试,我就问她考得咋样,她和我说别的,我再问,她不说。我给她一顿骂,可能她都习惯了,我骂她她不生气还笑。”
“你姑娘脾气挺好啊。”
“她反过来问我一句,‘妈,我就问你,我考不上你能掐死我不?’我没寻思她能这么问,就说不能。她扭头来一句‘那不就得了!’小样的,现在不怕我了!要造反了!你看这回成绩不好,暑假我就给她找个服务员的活干两个月再说。”
“你就是嘴硬,过了你老公那关再说吧。”
考试考不好,放假有活干,搞不好还得重新再熬一年。
镜头边缘。
不是急着冲到门口,也不是很放松的两个家长正在时不时踮脚望向校内。
“你儿子今天穿什么衣服?”
“黄短袖,灰裤子。”
“不穿红色啦?”
“哪能啊,第一天穿叫‘开门红’,第二天穿叫‘满堂红’,连着三天穿那就叫‘大出血!’了,所谓事不过三嘛。”
“哦哦,那黄短袖、灰裤子是啥意思?”
“灰黄灰黄——走向辉煌啊!”
高考穿红衣服?反对派称迷信,赞成派称爱信不信,中立派称心理作用可影响学生考试发挥,在心灵科学上叫做“安慰剂效应”。
相信即受鼓励,不信也不会遭诅咒。“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最佳解释不是鬼神论,而是——“相信飞机,莱特兄弟才发明了飞机;不相信飞机,他们就无法发明飞机”如此而已。
镜头搜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