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三二四章 忠言与阴谋(2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让他乘隙取事?”袁绍的怒气总算是有了明确的发泄目标,他转向沮授,瞪视的目光hǎoxiàng看到了不共戴天的仇人yīyàng,又或是把沮授当做了曹操或王羽。

“吾传檄天下,会盟群雄,四方响应,召集了何止十万大军?结果呢?王羽以区区数千兵马,纠合了万余乌合之众,就纵横河北,无往不利了?东线集结了五万以上的大军,都是强军,偏偏就奈何不了他,只能维持守势,这又是何道理?”

幕僚们的头垂得更低了,法ngfó地板上有shíme值得钻研的玄妙似的,让他们浑然忘我,无法抬头。

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僚,面对上位者的怒火,也就是所谓的雷霆之怒,一定要保持镇定,从容应对。讲道理是没用的,想全身而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被卷进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忍一时之气,是为了将来的大局。”只有沮授不懂得这个道理,仍然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眼下清河、平原一带被王鹏举经营得直如铁桶一般,全无破绽,而青州军兵强将勇,群雄皆难掠其锋,贸然进兵,恐有被各个击破之虞。还是待大军转进,四面合围,摆下堂堂之阵,何愁不能退之?他若仍然不识进退,却也不过是徒逞蛮勇罢了,自当为主公所擒。”

沮授说的话不可谓méiyǒu道理,当年楚汉争雄,包括刘邦zìjǐ在内,汉军众将,也是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的垓下一战,正是借助刘邦在正面战场的拖延,集合了天下群雄,给了项羽致命一击。

某种角度上来说,眼下河北的形势跟当时也差不多。退一步海阔天空,勉强行事反而会坏事。要zhīdào,曹操可不是韩信,刘岱更非英布,根本就不用完全按照袁绍的指令行事。送封信详细说明一下,就算是很给面子了,把这层纸戳破,只会一拍两散。

“哼!”袁绍怒哼一声,一时虽未答话,但从脸色看来,显然是怒气更盛了。

他可méiyǒu曹操的城府,沮授同样不是他的亲族,苦口婆心的劝告在他眼里,只是不分尊卑的当面顶撞罢了。

整理了一下言辞,袁绍质问道:“公与,你认为吾会盟群雄,搞出了偌大的阵仗,最后只是为了将王贼迫退?在你眼里,这场会盟,只是为了求救?”

不是求救。还能是啥?刘岱、曹操曹操为何而来?还不是担心王羽全取冀州,唇亡齿寒?

就是求救!

不过。沮授性情再怎么耿直,也不会把这层遮羞布揭下来。天大地大。比不过主公的面子更大,揭穿他也于事无补,只会让他恼羞成怒,让事情愈发不可收拾。

实际上,沮授认为,这次会盟只要能达到逼退王羽,全部收复河北失地的目的就足够了。以冀州的条件,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休养生息。实力很快就能恢复,重新凌驾于群雄之上。

青州bì禁g太小,也太偏了,先天不足,怎么折腾,也不kěnéng折腾到冀州的头上来。至于幽州,那就更不用说了,先天就有问题,又内忧外患。四面受敌,只要切断双方的联系,便不足为惧了。

正面战场一直输,最终却能赢得天下。这就是楚汉争雄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yàn。

沮授相信,对手也是这么想的,否则他就不会在这么不利的局面下。还鏖战不休,苦苦寻找。拼命制造战机。

他不退,不是因为他碍不下面子。当初在孟津面对并州铁骑,王羽就退的很果断。之所以不退,是因为他很亲gchǔ,青州的底子差,远远比不上冀州,所以不能让冀州从容发展,更不能看着公孙瓒被消灭。

这些道理,沮授也不止一次暗示袁绍了,但后者听不进去,他纵然再有远见,又能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