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三三七章 浮华一梦(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看着王彧,刘岱面沉似水,眼神阴郁。

王彧的话有道理,是败中求胜的唯一途径。不过,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然后再冠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这种事他经历过很多,但从来都是被成全的那个,而不是被牺牲的。

带着一群败兵死守孤城,这是君主应该做的事吗?

笑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刘岱可没兴趣赚取这种名声,那是粗鄙的武人,亡命之徒才会做的事。

但王彧把话说开了,他一时也不好驳斥,否则就显得太胆小,太没有魄力,太不懂得顾全大局了。好在他也是饱经世故的,倒不至于被这种小场面难倒。

他目光一转,落到了王考脸上,意存问询。

“一发动全身,南线之败,很可能动摇了围剿国贼的大好局面,文彦言之成理,不过……”王考也是老狐狸了,哪里还看不出,刘岱没胆子留下?用眼神询问自己,就是想让自己给他找个台阶下呢!

话锋一转,老头慨然道:“公乃是汉室宗亲,朝廷柱石,天下众望所归,若是有个万一,天下必为之震动!公断不可自处险地,然则茌平亦不能不守,考不才,若公山不弃,愿代行使命,留守此城,与此城共存亡!公当速去,重整兵马,再来救援。”

王彧的眼睛一下瞪圆了。

他也是世家出身的名士,对官场的道道再了解不过了。别看王考说的大义凛然,但潜台词却是在反将自己一军,就是在帮刘岱找借口脱身而已。

想想看,老头既不懂军略,在军中也没什么威望,年纪更是一大把,让他留守,那不是扯淡吗?就算他没帮刘岱这个忙,刘岱也不会让他这么做的。

接下来,只要刘岱随便表个态,其他人就知道怎么做了,毫无疑问,这担子最后肯定会落到自己这个始作俑者的身上。

果然,王考话音刚落,刘岱就皱起了眉头,高声道:“文祖小觑孤乎?当年光武率孤军困守昆阳,面对王莽四十万大军亦不气馁,奋然一战,大破王莽,力挽乾坤,这才保得汉祚不绝。孤才略不如先人,但心志却不输于人,怎有弃城而去,令友人相代的道理?”

王彧的心中一阵悲凉,刘岱这句话,前面是抒情,后面点关键,不能让友人相代,属下就没问题里了呗。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直截了当的提点,名士们再迟钝,再受了惊吓,也知道该怎么对答。

王彧自己倒是不怕牺牲,只要有价值,自己这条命不是不能舍弃,可这样的牺牲有价值吗?

茌平不是雄城,想守住城池,靠的不是地利,而是众志成城!主帅与全军共生死,将士们才有主心骨,主帅自己先溜了,那谁还犯傻啊?

城外杀过来的可是名震天下的青州军!

思绪起伏间,忽听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王彧茫然抬起头来,却见说话的是刘劭,此人正极力抬高刘岱的重要性,及王彧的智略。刘岱虽然还在推辞,但时间紧急,这场秀显然已经到了尾声,不出意料的话,自己马上就要被点名了。

“文彦,诸君的意见也很有道理,不如这样,你且代孤守城……”刘岱城府虽深,可眼下的铺垫确实有些不太够,所以他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说话时,神情有些不自然,眼神也在飘忽,一直不肯与王彧对视。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什么,语调一挑而高,带了一丝喜气:“文彦是文臣,虽有智略,但守城却是力有不逮,正好,齐校尉也退下来了,你二人既有谋,亦有勇,却是天作之合。”惊喜之下,刘岱多少有些慌不择言,连天作之合都冒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