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四一二章 愈演愈烈(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当然,这不是终结,而是开端。

胡骑的列阵方式,注定了骑兵的冲势只会越来越猛,越来越多!

锥尖刺不破不要紧,铁锥也可以化成铁锤,砸也能砸烂三千多步卒临时构筑的防线!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随着骑兵攻势全面展开,长矛阵再难保持先前的完整。

最前三排的将士,几乎在转瞬之间就被一扫而空。骑兵的冲击力太强了,在悍不畏死的胡兵的驱使下,战马都是全速撞上来。即便是制作精良的长矛,也不可能反复承受这种撞击;在这种冲击下,持矛的将士同样也难以幸免。

矛折人伤,随即便被淹没在了后续的骑兵大潮之中。

用长矛阵抵挡骑兵,没有强弩加刀斧那么让人热血沸腾,但惨烈处,却更在其上。

矛阵像是被洪水反复冲刷的堤坝,不断的变薄,每一个瞬间,都有十数以上的将士伤亡。但他们的付出不是没有代价的,骑兵的大潮也在减弱,消退,狂猛的冲势生生的被挡住了!

“汉军都是不要命的疯子吗?想就这样挡住本单于的大军?想得美!吹号,吹号,命令后军速速支援!”眼见王帐卫士前赴后继,整群整群的消失在矛戈之林中,于夫罗心都要碎了。他状若疯狂的大叫着,试着用一切方法扭转局面。

没错,他还有后续兵力,就算第一阵冲不下羽林军的防线,等第二序列,第三序列赶到,对方也只有败亡一途。可是,面对准备如此充分的敌人,他怎能想象,对方会将全部希望都寄托于此?

王羽层出不穷的手段和布置,让他的心都在发颤。

最初被那个奇葩阵势给迷惑了。见识过强弩和刀斧的组合后,于夫罗又认为,王羽的重点在于引袁绍出来,聚而歼之。可事到如今,他再迟钝也明白了,青州军的作战重心,始终放在对付自己这边。在山下和袁绍对峙并且交战的,始终也只有半个羽林军而已。

他亲率的三千王帐亲卫攻势受阻,速度已经不可避免的慢了下来,想要给后军让出通路,就得转向朝两旁让开。而就在羽林军发动阻击的当口,催锋和射声二营也完成了变阵,整支兵马变成了雁行阵,组成两翼的,正是强力的刀斧手。

只要他敢往两边让,失去了速度的王帐亲卫不会比呼厨泉和去卑的表现更好,一旦接战不利,形成溃退,那……他不敢再想下去了,吼叫道:“想办法告诉袁绍,青州军分兵了,和他们作战的不是完整的羽林军!让他们加大攻势,尽快打破对方的防线,减小主战场的压力!”

一声令下,狼烟再起,袁绍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其实,即便于夫罗不传讯,袁绍也能判断出敌情,密集阵型阻挡骑兵,本来就是克制骑兵最基础的手段。徐晃的摧锋营擅长硬冲硬打,并不擅长这种阻击的战法,而且那冲天而起的战号无疑已经表明了那支长矛兵的身份。

意识到当面的敌军兵力不足,袁绍当即发出了催战的命令。

可高览虽然忠心,但对战局却有着自己的判断,出战没问题,但没试探出敌军的布置,找到敌军的破绽前,他却不肯贸然强攻。

袁绍一连几道命令,都收效甚微,有鉴于张颌的前车之鉴,他也不敢态度太差。河北大将已经没几个了,万一把高览给逼急了,降了青州军,那这仗也不用再打下去了。

匈奴人没想象中那么猛,青州军只分出了一部分力量,就把于夫罗搞得焦头烂额,若是没了高览牵制,全力以赴,说不定……高览不肯奉令,最好的办法无疑是袁绍亲自到阵前督战,这样高览想叛变也没机会,说不定高览抗命,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可踌躇再三,袁绍还是不敢,他可没忘,王羽还没动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