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四四六章 军师斗法(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向北,是河内和魏郡,吞并张杨没多大好处,还容易遭到吕布的夹击,得不偿失,来魏郡,那就是送上门挨揍了,曹操肯定没这么笨。”贾诩自问自答,在东郡北方重重的划了一笔。

“向东也是同理,那向南又如何?南阳或江夏都是刘景升的地盘,刘景升进取不足,守成有余,当日以孙文台的勇猛,袁公路厚实的家底,尚且鏖战不休,最终功亏一篑。曹孟德与孙文台孰高孰低尚未可知,但他想轻取荆襄之地,不缠战个两三年,怕是不能建功。”

贾诩嘴里不停,手上也快,将曹操领地的东、南两个方向迅速抹去,只留下了洛阳以西的一片地域:“如此一来,他的拓展方向,就只剩下了西面。”

“关中虽然残破,洛阳去年也屡经战乱,但司隶州毕竟是大汉的中心,特别是在主公的一力保全之下,洛阳受战乱的影响并不致命。曹操若能西吞长安、洛阳,实力必然暴涨,休说避过我军锋芒,哪怕是正面抗衡,却也不在话下。”

“当然,关中有董卓的西凉大军,吕布虎踞洛阳,都不是可以轻取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刘表还难对付。不过,这两路诸侯自身都有弱点在,只要善加利用,取之何难?”

贾诩指指洛阳,分析道:“吕布兵强将勇,并州边军素有狼骑之称,即便鲜卑、匈奴,都畏之如虎,然则并州兵马离乡日久,无法补充兵员。吕布麾下猛将虽众,却缺乏治政长才,虽得洛阳膏腴之地,却无法有效利用,到现在,只是勉强做到了粮秣自给,兵甲却只能诉诸外求,这样又如何能够长久?”

“况且,董卓避过了关东诸侯兵锋后,就一直积极谋划,试图卷土重来,西凉众将在河东、弘农与吕布、白波两军连番激战,牵制了吕布大部分兵力。当此之时,曹操若要取洛阳,可说是易如反掌,只是取了洛阳后,可能会面对吕布、董卓的联手反扑,加之河北大战正酣,曹操这才一直按兵不动。”

“而董卓……”贾诩手指再移,脸上泛起了一丝冷笑。

“董卓不会用人,偏偏又喜欢追捧名士。当年入洛阳就犯过错,提拔了诸多名士为刺史,州牧,结果联合向他发难的,正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这批人。主公当日孤身潜入洛阳,和王允密谋图之,虽然未尽全功,但其中种种,却也瞒不过真正的智者。”

微微一顿,贾诩换了一副意味深长的语气:“满朝公卿中,想必已经有很多人与关东诸侯串联了,袁绍、曹操、刘表,无不是他们的目标。眼下袁绍已覆灭,刘景升对奉迎天子,进取关中毫无兴趣,曹操自然就成了公卿们最大的指望。”

“原来如此。”王羽十分惊讶。

董卓会被朝臣们联手干掉,这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参与此事的大臣极多,王允和吕布只是必然中的偶然罢了,没有他们,这事同样有可能发生。

其必要条件不是王允和吕布,而是董卓的嫡系部队在外作战,他身边相对空虚,于是就有了可趁之机。

王羽对此并不意外,令他惊讶的只是贾诩的判断,和对此事的诠释罢了。

正如他当日刺董时的考虑,董卓集团的核心就是董卓,董卓一死,看似强大的西凉军团只有土崩瓦解的份儿。特别现在没了贾诩,李傕、郭汜那帮人能不能如历史上一样,不去逃亡,而是反戈一击都成了未知之数。

如果郭嘉也有相似的判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主导曹军的整体战略,没准儿还真能捡个大便宜——唾手而得整个司隶州,顺便还能收编一部分西凉悍卒,实力岂止暴涨二字所能形容?

“我军对关、洛的战局鞭长莫及,就算写信提醒董卓,他也不会相信,只会认为主公是为了保全白波,用缓兵之计罢了。所以,主公唯一能做到的,对关洛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釜底抽薪!”

没错,就是釜底抽薪,王羽完全明白贾诩这记狠招的绝妙之处了。

经过了王允之事,董卓应该多少也意识到身边暗藏的危险了。但他知道也没办法,三辅残破,若不能夺取河东、洛阳,他拿什么来供养麾下的十万大军?

特别是河东,白波全据河东后,将那里的豪强斩杀一空,拥有大量良田。只要夺得了河东,董卓这口气就缓过来了,用不着再冒着巨大的风险,全力向东进兵。只要调回一路嫡系,长安就安全了,他也不用总是躲在湄坞的城堡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