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七一四章 正名之战(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比较起来,确实很亏。

太史慈心知,王羽轻兵南下徐州,没有带亲卫铁骑,而是带了魏延新成军的五百隐雾,未尝没有给整编后的隐雾军展示战力的机会,正名的意思。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河北大战整军之后,论扩充之速,消耗比例之强,选拔新兵的优先度之高,隐雾军可谓驻军之首。

这里指的扩充,不是单纯人员上的扩充,而是系统化的扩充。

截至目前,隐雾军内部已经有了几大系统。

贾诩的谍报部门依然如故,负责暗杀等黑暗行动的行动组从中剥离,在徐庶在王羽的指示下成立教导队之后,指挥权移交到了潘璋和马忠手上。魏延的部队则属于作战序列,是王羽确定成立海军陆战队之前,唯一摆在台面上的隐雾部队。

只凭目前的五大分支,隐雾军就足以自成系统了,如果再考虑到后勤供应方面,隐雾军和其余五军简直有天差地别。

隐雾军有个专门的装备制造司,从属于将作司之下,但接受的却是王羽的直接领导,这个部门的主管正是黄月英。

这个部门专门实验并生产新装备,只要有新装备通过技术验收,第一个列装的必定是隐雾军,在这方面,连亲卫铁骑和专攻远程兵器的雷霆军都比不了。

也就是魏延在徐州表现得不错,徐庶在并州打得也是有声有色,军中这才没有多少异声,但随着北疆大战的开始,隐雾军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

消耗的资源不比其他各部少,但战略上的作用却很有限,幕僚们没少拿这事儿向王羽提出劝谏。众人都认为,除了谍报系统和教导队有必要存留,海军陆战队值得商榷,其他部队其实都可以酌情削减,取消了。

魏延的特种作战部队兵太少,实战效果也有限。前次在徐州是在王羽的亲自指挥之下,所以战功彪炳,等到北疆大战一起,魏延立下的功劳就远不如前了。

在冀北战场,起决定姓作用的是赵云的骑兵,在范阳战场,魏延几乎没能起到任何作用,一直等到王羽亲自率兵赶到,这才平定了范阳的局势。

幕僚们认为,与其将消耗巨大的尖兵政策进行到底,还不如改弦易辙,精确定位魏延这支部队,按照普通战斗部队的模式予以扩充,变成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力。

而暗杀刺客部队,其实没有太大必要。经过了王羽刺董,徐庶在徐州搞出的暗杀狂潮之后,诸侯们无不引以为戒,大幅增强了自己以及军中重要人物身边的护卫。

现在如果再要用暗杀、行刺解决问题,成功的希望不会完全没有,但成本和支出一定会相当之大,得不偿失。

对此,太史慈是很不爽的,特别是在海军陆战队成立之后。

隐雾军的前身——特战队本来就是在太史慈手里成长起来的,他算是元老级人物了。虽然因为他自己不贪恋权柄,很快就将部队指挥权移交给了徐庶,但心里还是隐隐以这支部队的战绩而自豪的。

现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初始位置,太史慈倒也没什么不满,反正有仗打就好,但有人看轻隐雾军这种事,他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了的。

这一次突袭战,决定因素有很多,但从太史慈主观上而言,他就是想轰轰烈烈的战上一场,为隐雾军正名!用事实告诉那些只会盯着数据看的文臣,主公精心打造出来的这支军队,是有其价值所在,和存在必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