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七三六章 胡人的挣扎(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若是传说中的具装铁骑当然另当别论,但轻骑兵,哪怕是再强的轻骑兵,也不可能强冲十几万人的防线。轻骑一旦失去速度,就会变得比步兵还弱,到时候十几万人一拥而上,用牙咬,都能咬死汉军。

不过,真正实施起来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支敢于奔袭弹汗山的汉军骑兵,远非他们臆想中的那么容易对付。

汉军的确不敢硬冲十几万人的临战队列,但他们却毫不费力的使出了草原人的战法,像狼群捕猎一般,不断围在部落联盟周围打转,抽冷子扑上来咬一口,几乎每次都能击中要害,每次都会撕下大片大片的血肉,让部落长老们痛入骨髓。

长老们开始还以为是凑巧,等同样的状况发生了几次,他们终于明白,自己遇到的对手,比想象中还要更可怕!

草原人使出狼群战术,还要通过反复的试探,才能确认敌人的弱点和破绽,而赵云,他只要远远的观察一下,就能准确的指出破绽所在。

说起来好像差不多,可真正打起来的差距可就大了。

胡人要是有这本事,近些年,大汉的边疆绝不会这么消停,胡骑不年年去冀州、青州,乃至司州逛一圈都不算完。大汉边疆何止万里?处处防备,都顾此失彼,灵帝以来,边军一再削减,万里边疆上,到处都是破绽。

胡骑要找出这个破绽,边军要隐藏这些破绽,双方斗智斗勇,这就是公孙瓒、吕布这些人在去中原争雄前所做的。边军没能完全将胡人挡住,但除了张纯叛乱那次,胡人也没能看到明显的破绽,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而赵云现在做的,却将胡人引以为傲的战法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看一眼就发现破绽,然后立刻发动针对姓极强的进攻,无论在时效姓还是攻击力上,都远远超过了原创这个战法的胡人,也算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牧人们苦不堪言,长老们更是愁白了头。

汉军单次攻击动用的人手有限,通常是一两个百人队,有的时候甚至只有一队人,也就是五十骑,因此即便击中要害,取得的战果并不很大。

可架不住他们的攻击频率足够高——五千汉军轮番上阵,一次杀伤几十个牧人,一天下来就是好几千,等于一个中等部落被灭族!如果任由汉军施为,这样的攻击,他们一天可以发动近百次,所以几千人的伤亡一点都不夸张。

牧人们倒也不是光挨打不还手,不过两军的战力差距确实大了点。反击的人手少了,会被汉军干净利落的斩杀一空,人多了,汉军就直接避开,一边后退,还一边放箭。

仗着射程和威力远超牧人的骑弓,经常会发生两三百牧人追着一百汉军,追着追着就发现自己的人手比对方还少了,再想逃时,却反过来被对方追过来,斩瓜切菜般屠了个干净。

出塞前,疾风骑兵是一人三马的配置,一路屠灭十几个部落之后,赵云缴获的战马辎重不计其数,现在汉军到底是一人几马,他都懒得算了,反正就是怎么敞开了跑,都有足够的备马可用。

因此,疾风骑兵现在的机动力远在部落联盟之上,打不过也甩不掉,长老们毫无办法,只能咬着牙坚持。

他们减少了反击的频率,改为尽量加强防御,牧人们用枯枝编成圆形,然后在上面覆上一层牛皮,做为盾牌。疾风骑兵最强的手段就是骑射,最克制弓箭的无疑就是盾牌,牧人们想通过这种手段,尽量遏制疾风骑兵的杀伤。

他们原本也想着,是不是能耗到疾风骑兵的箭矢用尽,就像当年的右校王那样。

然而,他们低估了青州军补给的充裕程度。当年李陵出塞,已经到了汉匈战争的末期,匈奴固然元气大伤,武帝手中同样感到了拮据,对边军的供应基本上都是量入为出的,卡的很严,所以才有李陵出塞,打到没有箭矢可用,无奈投降之事。

赵云出发前就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也知道箭矢这种物资没办法从胡人手中缴获,所以他特意削减了干粮的携带量,多带了几倍的箭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