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杜建还占着党委书记的位子,奈何何清社动辄将重大问题捅到党政会议上进行集体表决,就轮不到杜建大权独揽。
这时候谁能主导党政会议,谁才能控制局面。
提高镇接待站承包费以及钢厂盈利及奖金分配方案两桩事,在党政会议上毫无疑问的通过集体表决。
在十二月上旬的党政会议上,沈淮还单独提出一项建议:
“接待站、文化站、纱厂等镇属企业,能承包出去的都承包出去了,镇属企业管理办公室,实际上也起不到具体指导经营的作用,”
沈淮还是坐在杜建的右手边,以示他在镇上还处于第三把手的位子,只不过他说话时,镇干部都把目光聚过来,而有意避免跟杜建目光交会,似乎他们都很有兴趣听沈淮有什么奇思妙想说出来,
“参考国外一些经验,这些承包出去的镇属企业,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全镇民众委托镇政府管理的资产,这也符合国家对集体企业的定性。企业办实际上要承担的,是管理镇属资产,并保证其能稳定增值的责任,我建议,向县里申请,撤消镇企业办,成立梅溪镇资产管理办公室。当然,县里或许会有犹豫,不过企业办相应的职能,我们可以先从指导企业经营转变过来……”
“资产管理办公室?”
何清社琢磨着沈淮嘴里绷出来的新名词,他又没有留过学,作为乡镇干部,对国内的最新经济动态也不会紧密的追踪,乍听到这个机构名称,自然觉得新鲜得很。
坐在下面的干部,也觉得新鲜得很,纷纷交头接耳。
“如今中央都说要勇于尝试,把镇属企业当成镇属资产来管理,倒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杜书记,你说呢?”何清社问杜建。
每逢开会,杜建作为镇党委书记,依旧坐第一位。
左为上,左边手是何清社;右为下,故而沈淮作为第三把坐他右手边。
连姘头的镇接待站承包费提高两倍,他都没有办法阻止,何况沈淮给企业办改名,再趁机多掌握些实权?
“尝试倒也没有什么,不过是要县里批准才行。另外,人员编制是不是不动?”杜建问道。
“还是要变一下,我过来说要分管经济,但除了钢厂外,对梅溪镇的其他经济发展,还没有起什么作用,我要把这个责任担起来,”沈淮说道,“即使名称不改过来,这个企业办主任,还是我来兼任吧,才能体现镇里对这一块工作的重视。”
下面人都同情的看了杜贵一眼,沈淮以党委副书记屈居兼任镇企业办主任,自然就没有他什么事了……
除钢厂那几个给踢出局的副厂长之外,镇政府这边,包括杜贵在内,杜建的亲信也将要给沈淮踢出去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在沈淮上任时、给同时任命为钢厂治保处处长,但始终没有胆子到钢厂报道的王刚。
何清社也坚持咬定王刚已经给解除联防队副队长的职务,他不去钢厂报道、给除了名,镇里也没有理由要再接收他——就这样,王刚第一个给踢出局。
现在终于是轮到何月莲跟杜贵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