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聚拢人心,无非靠的是恩威皆施。
光靠威吓不行,没好处谁跟着你?
所谓的好处,一是给权,二是给利。
党政官员喜权,但位子有限,不是谁都能得到提拔。
给利,党政官员直接发钱太多,影响恶劣。
而中国人衣食住行里,最讲究的还是一个住。
而且女人对“住”感觉敏锐,还偏偏“住”的成本最大,最难得到改善,也最能体现地位之高差。住得好,身处豪宅之中,高人一等,容易满足,相夫教子,就盯着自家男人跟着领导好好干,不要三心二意。
苏恺闻身传家教,对这里面的道道还是极为老道。
苏恺闻从梅溪镇属资产里拿走二十套住宅,给新区党工委成员分放福利,相当于给黄桥镇、竹社乡的人占梅溪镇的便宜;梅溪镇的干部自然心生不满。
黄新良就顺势在党政会议提出,拿一批给梅溪镇自己的干部当家属宿舍区。
拿沈淮的话来说,团结能团结的,团结不了,且不去管他。
苏恺闻阻止不得,只能叫黄新良得逞。
淮海十强镇评选工作,到这时候差不多也到尾声。这一向都是何清社、黄新良负责的事情,沈淮之前也不管不问,苏恺闻到梅溪镇后也插不上手;就算插上手,他也没有脸去沾这个功劳。
梅溪镇常住人口九万四千余人,全镇面积四十八平方公里,调整后下辖十七个行政村,三个居民委员会,三个产业分园,九五年迄今到十一月底,引进外资一亿八千美元。
由于接连大型项目开工建设,梅溪镇前十一个月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十亿的目标。在去年翻倍的基础再翻一点五倍,成为东华市首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破万的乡镇,两年前时间翻了四倍。
九五年梅溪镇完成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二十五亿甚至更高,财税收入近亿,含土地转让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将超过两亿五千万。
这些硬指标,使得梅溪镇在九五年结束之前,就能当之无愧的成为东华市首镇,淮海省十强镇。
到这一步,梅溪镇的框架,差不多已经形成。梅溪新区要不能有大的突破,苏恺闻也只能在沈淮搭成的框架里转悠,想使梅溪镇经济再有如此夸张的增涨,无疑将极难。
十二月上旬,在市委召开梅溪新区筹备领导工作小组会议之前,谭启平拿到梅溪镇九五年以及下一年度的预决算书,暗暗感慨。
在并入梅溪镇的数据之后,东华今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将历史性的第一次突破十亿大关,相比较去年,增涨幅度将达到40%,但扣除梅溪镇新增数据之后,数字将回落到可怜的1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