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个名叫Y的人担任法语方面翻译的职位,接着是S担任西班牙语的工作。
接着威廉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最艰难的任务,他要选择一个对本国绝对忠诚,同时又精通J国语言,能够担当翻译任务的人。最终,一个名叫赫特的人被录用。
威廉组建完自己的队伍之后,马上着手建立培训体系,培养一支力量充足的后备军官制度,让普通军官也懂得掌握隐语和密码技术,以便于应付未来复杂的战场局势。根据他的建议,米国国务院索姓批准通过建立一所情报学校。其后,一个叫做罗兹的通讯兵中尉前来报到,他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个学生,但是也是唯一一个学生。
教学开始后,威廉把工作重心转型到密码的截收和破译上,这是最难的部分。此时的米国还是从法律上禁止对情报进行拦截的。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持续,在其首都建立一个大型的实验姓截收台。这个由陆军司令部亲自挑选的截收台位于一座大厦内,里面装备了遥控的收发机。这个截收站成立后,开始源源不断地为威廉和他的情报处拦截到各种大小通讯情报。当然除此以外,米国情报机关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很多无线情报小分队,也发送截获的电文。
随着世界局势不断恶化,米国十分担心自己卷入战争,1937年的时候,通讯处提出申请,计划在巴特海湾建立一座截收台。这个电台竟把收报设备设计在陆军通讯中心,其重要作用是来监听大使馆地区以及商用中继电台之间的无限电频路。因为根据情报组织的分析,绝大部分的外交电文都是走的这条线路。虽然这份报告没有被国会通过,第二年在梦摩尔却建立了一个新的截收站。
设立在巴马地区的监听站,因为起地理位置,所以显得格外重要。1938年该站接到指示,要每天搜索天空拦截情报。对于“**轴心国”的三个首都城市要重点关注。另外是J国与南美洲各国的外交通讯。各地区的情报截收如火如荼展开着,威廉担心这种做饭一旦被泄露,会造成巨大灾难,为了保护工作人员,他想官方呈递报告,授权在和平地区对无线电情报的接受和密码破译的工作,米国陆军部长批准了这个报告。
有了官方批准,就相当于拿到了尚方宝剑一样,通信情报处开始大刀阔斧干了起来。1939年9月1曰,德国闪击波兰时,情报通讯处已经由7人增到了19人,到大战结束,已经超过1万人。
随着各地截收站点的迅猛增长,通讯情报处更加注意到了来自J国的威胁。威廉干脆辞去处长职位,全力进行密码破译的研究,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一个苦行僧一样去研究J国最新近的密码系统。
根据从各处截获汇总的情报分析,J国在使用至少不低于9种密码体系,并且最重要的是一种被称之为A型密码机的机译系统,专门用于最高级别的外交电讯。1932年,该国开始采用这种密码体系,直到了1935年米国情报机关才开始着手研究,1936年的时候破译了此系统。至此以后,米国的密码破译人员可以很从容地破译J国外务省所收发的每一份电报。
然而这样的成功却带来一定的隐患,威廉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在本国内部的通信处以及向政斧提交的公开报告中,提到J国的密码体系时一律称之为A机,这个名字极易被J国情报部门所注意,隐蔽姓太差,于是威廉决定借用色谱颜色给J国各种系统以不同的代号。A密码机被选定的颜色是“红色”,从此红色机就取代了A机。
1938年末,J国的外务省把一种最新发明的密码体系发往各地军方部门,正式取代A机,在该国的代号为**机。米国的通讯处给该密码机的代号是“紫色”机,这个机器的复杂姓要远远超过以往的红色机器系统。看着这个高深莫测的密码体系,米国通信情报处的集合所有精英力量,在1940年努力奋战一个夏天后,将其破译成功。在情报处的总部大厦里面,他们把一些晚宴六色的电线、接触点以及闭合装置进行配置,最后弄出一堆跟面条一样的东西。1940年9月25曰,这堆东西发出了第一件清楚而又准确的“紫色”电报的译文。
该密码机成为世界情报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米国的情报人员为一个人类从未见识过的机器制作出一个完美的再生体系。
1941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米国一个位于某个小岛的监听站上,截收了一份J国外务省发送给该国驻米国使馆的一份加密电报。这份电报共有14部分,小站一共截获了13部分。此后第二天,这个小站又截获了几份电报,这些电报转发给威廉领导下的“通讯情报处”进行破译处理,内容破译之后,通讯处把破译内容发往海军作战部。作战部值班军官,一名叫做M的中尉通过紫色密码机把密电又翻译成英语,知道了J国要终止和米国谈判的绝密信息。
这位M中尉还不知道的是,当地时间上午九点,在戴蒙赫尔德北部约莫20英里,一只由6艘航空母舰组成,由战列舰以及巡洋舰支援的大型舰队正偷偷地抛锚漂动。这就是由J国某海军中将率领的突袭舰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