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第223章 见机而作(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赵广无奈,只得给他解释一番,魏霸这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的确没错。可是这也分不同的情况。在本土作战,因为运输方便,再加上考虑到最前沿的阵地有可能被敌人突袭失守,所以粮食不需要储备太多。大战开始后,后方会不断的向前线输送粮食。这时候就有比较固定的粮道,很容易成为敌人偷袭的目标。敌我双方,都会把这条粮道当成争夺的要点。

可是像诸葛亮这样的远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兵不再役,粮不三载,说得已经很明显。大军远征,消耗太大,一般来说,不会作长期作战的准备,短也就是两三个月,长也不过是半年,能得手就继续作战,不能得手就先撤退,下次再来。

因此,远征的大军都会带足三四个月的军粮,当战斗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才会第二次运粮。需要第二次运粮,已经是战局不利,只有看到切实的利益,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得手时,才会第二次运粮,否则,大多数人都会主动撤退。

对于远征的大军来说,他的粮仓就在他身边,就近保护,不存在所谓的粮道。如果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运粮,才会出现粮道。从祁山到上邽,两百多里,这个粮道出现的时间也就是四五天时间,最多不过六七天。

六七天时间,又相距数百里,敌人就算知道可能有这么一条粮道存在,也很难捕捉到战机。因为实在太远了,派斥候深入敌后打探消息,等你把消息送回去,大军再赶来,可能人家粮食已经转运到位,那条粮道已经完成了使命,哪里还有让你劫粮的机会。

战机难以捕捉,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粮食的重要姓,谁不会派重兵守护?那么轻易就让你劫了?以诸葛亮的谨慎,至少要派万人保护。就算张郃打探到了消息,要劫粮道,也很难得手。

劫粮道,绝不是那么容易的。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的军粮为什么会被曹艹劫了?不是因为那些军粮在路上,而是因为那些军粮屯在离官渡四十里的乌巢,太远了一些,这是一个破绽。更要命的是熟悉袁绍这个破绽的许攸叛变了,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曹艹。曹艹本人又快要断粮,所以他才赌一把,亲率主力突袭乌巢,要与袁绍拼个你死我活,烧了你的粮,逼你撤退。

换句话说,如果袁绍不是把军粮屯在离大营那么远的乌巢,如果不是许攸叛变,曹艹要想劫袁绍的军粮,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现在,诸葛亮的粮食就屯在上邽,没有那么远,也没有人叛变,把将有第二批粮草的消息透露给张郃,张郃却能抓住这个战机,只能说是天意。

两百里,斥候还要掩藏行踪,等发现有粮道出现,报给张郃,至少已经是两天后,张郃再赶去,至少又需要两到三天,也就是说,张郃一点时间没耽误,最多也只有两天的时间。只要中途稍微耽搁一下,等他赶到,粮食已经安全运到上邽的大营,他还劫什么粮?

劫粮,从来都是进攻一方劫防守的一方,一来是成功的机率相对更大,二来是就食于敌,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己方的运输成本。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张郃劫了诸葛亮的粮道,都是个意外。

“就我估计,张郃也许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真正把想法变成现实,这里面更多的是机遇。”赵广叹息不已,又是敬佩,又是惋惜:“能将稍纵即逝这种机会抓住,不愧是五子良将。如果不是天意,那又是什么?”

魏霸沉吟片刻,捻着手指道:“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张郃在此征战多年,他对这里的地形,恐怕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魏霸沉吟道:“他对丞相的了解,也远远超过丞相对他的了解。丞相的部署,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而他的部署,丞相却知之甚少。再加上骑兵相对于步卒的优势,他把丞相耍得团团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赵广眼神一紧,微微点头。从向朗的信中隐约透露出的消息,诸葛亮和马谡想以静制动,坐等张郃断粮,应该说是个稳妥的计策。如果对手不是张郃,而是稍弱一点的将领,面对诸葛亮,必然是进退两难,无计可施。

只可惜,诸葛亮遇到的对手是张郃,而张郃看破了诸葛亮的计划,将计就计,在洛门和上邽之间来回移动,然后抓住了那个要害,一击而中。他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成功的实现了逆转。

诸葛亮也许很快能明白张郃的用意,可是他的大军却来不及做出反应,在快速机动的骑兵面前,步卒的劣势无可弥补。当张郃把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诸葛亮就算再聪明,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