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第160章 人口突破一万 新学堂开学(2 / 2)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课本笔墨纸张都不是普通人家负担的起的,更何况读书还得给老师束修,支出不菲。现在好了,读书不但不要钱,读的好还能有钱拿,这样的好事**去?

从大清早,一直到了午后,李璟几次不得不加派人手登记报名,最后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才总算是把报名登记工作弄完。一统计,前来报名的学生居然有过一百人。李璟算了算,眼下沙门镇有超过一万人口,平均一户五口人,约有二千户口人口。如果平均一户一个适龄孩子,那就有两百人。不过大唐虽然开放,可女子入学的却是少数,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在家中请西席教授。除掉女孩,这样一算,有上百的新生,也就不太稀奇了。

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虽然学生数目有些超出李璟的预计,不过好在新学堂修的足够大,特意请来的先生也有十多个,辛苦一点倒也是教的过来的。

下午,李璟和新请来的先生和镇上文武官员们一起,带着这一百零三个学生在孔庙举行了隆重的释奠礼。然后回到新修的学堂,给学生们分班。

一百零三个学生,年纪从五岁小童子到**岁的大男孩都有,李璟按年龄不同,把他们划做了四个班,分成了甲乙丙丁班。学堂都是按照李璟的要求修建的,教室宽敞明亮,每间前后两扇门,两大排的大窗户通风。课桌板凳都是崭新的,还特意制作了黑板和粉笔给先生们使用。就连课本,也是李璟让人提前去登州书店里订制采买回来的。

分好班级之后,一百零三个新生的家长都按旧例给先生们送上了束修。两条猪肉,二十个鸡蛋,还有一些自家的土货,布鞋麻布什么的。虽然李璟说过学堂不收学费,可这束修礼却是没有人敢忘记的。在这些士兵和工匠们的眼中,拜师求学,这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

先生们都按李璟的意思坦然收下了这些礼物,不收反倒不好。收下礼物之后,便是新年新生入学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最郑重的一件事情。

所有的家长带着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一盏灯笼交给孩子,让新生提着灯笼上前放到先生的面前,由先生给孩子把灯笼点亮。这是一个代代相承的传统,先生给新生点灯笼,称之为‘开灯’,意味着学生的将来一片光明。

一盏盏的灯笼被点亮之后,沙门镇新学堂的新生入学仪式也就正式结束,从第二天开始,学堂也就要正式开学授课了。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