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这是何意?”李璟惊讶,不解他这举动是什么意思。
“大帅,七郎也欲跟随大帅左右,效犬马之劳,尽一份绵薄之力。”李让很郑重说道。
李让的眼光一向很好,他早已经看出眼下局势动荡。而李璟虽然年青,可不论是他上马带兵,还是下马治民,都与许多人极为不同,但却极为优秀。特别是李璟对于商人与经商的观念,很是与传统不同。李让虽然很有钱,富有千万,但说到底只是一个商人。且最近宣武大帅穆仁裕与他有些过节,处处与他为难。
自古民不与官斗,商更不与军斗,李让现在面对穆仁裕极为忧心,可这样的事情一般人哪里管的了。这次来宋州,本来就是听说了李璟眼下的威名,想要请李璟帮忙说和的。现在,亲眼见到李璟之后,他有一个更深的想法,干脆投靠李璟。
“难得七郎有些忠君爱国之心,本帅很高兴,先起来再说吧。”
话刚落,却听得李七郎直接往下又拜:“义父在上,请受义儿一拜!”
李璟连忙扶住他,“这可使不得,七郎年纪和我相当,我怎能收你为义子呢,快起来,太胡闹了。”
李七郎仍然跪着,“大帅若是不答应,我就不起来了。”
“哈哈哈!”李璟一阵轻笑出声,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李七郎不可能突然就要做他的儿子,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不管如何,李璟还是不愿意开收义子的先例。不过李让的身家,以及他的理财本事,倒是不错的。加上他的威望名声,李璟还是很欣赏他的。
当下也不愿意把事情弄的难看,只好道:“这样吧,你知道我从不收义子,如果你真有心,不如,我收你为门徒好了。”
张蕤和李振、郭承安等人在旁边一直笑看着,这个时候也都连称恭喜大帅又得一优秀弟子。李让见李璟不肯收他做义子,本来还心下万分失望,等听到愿意收他做门徒,当下不由的又高兴起来。李璟的六门徒天下谁人不知,如果他真能成为第七个门徒,那目的也一样达到了。
当下,怀着激动的心情,红着脸就向李璟连磕响头,口喊师父。
李璟接过李让奉上的茶,便算是正式收了李让为徒了,李让便成了李璟的第七个门徒。刘寻、王彦章等六人,这个时候也连忙过来与老七相见,大家一片欢声笑语。
李让心情激荡,成为了李璟的第七个门徒,这下子开封李家再也不惧穆仁裕了。而且,靠上了李璟,以后李家便能有更大的发展。
这些比武,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大出李璟的意料。现在得了四个武将,二个文臣,还有一个理财高手,李璟心中也是极为高兴。目光看到王檀和李思安二人,这时也突然的想起,历史上好像这二人也一样是后梁大将啊。
揉了揉太阳穴,李璟仔细的寻找着关于二人的记忆,最后终于想了起来。
王檀,五代时后梁将领,字众美,京兆人。少时喜读兵书,颇有韬略。初事朱温为小校,屡从征战,冲锋陷阵,均建战功。朱温称帝时,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潞州东北面招讨使。李存勗来攻,自请拒敌,保全邢州,因功被封为琅琊郡王。末帝立,任匡国节度使,后死于兵变之中。
李思安,字贞臣,河南陈留人。五代时后梁大将,屡立战功,为开国功臣之一。早年,效力于宣武将军杨彦洪麾下,勇武有力,身长七尺,颇有野心。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举行阅兵,见到李思安相貌雄奇,十分欣赏。此后,每次出兵征战,李思安都跟随左右,因其善使飞槊,所向披靡,因此屡有战功。朱全忠非常重视李思安,任命他为踏白将,每次与黄巢起义军和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军队作战,都是率所部百余人挑战,左冲右突,无人能当。
不过李思安生姓勇猛,但智谋稍逊,每次作战,不是大胜,必然大败。
历史上,这二人还各有一个称号,王檀和高思继很像,都是仪表堂堂,面貌英俊,因此有外号玉郎。而李思安身长七尺,隆鼻方面、威仪堂堂,卧蚕眉之下却有一双豹环眼,凛然生威,更因擅使飞槊,因此外号飞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