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才决定暂时先不申报这个项目的审批事宜了。
不过,戴杨因为工作之便,也了解了一些“生科院”那些精英们所研究的这个科研项目的真正内容。
跟她自己所研究的“太空生态菌群”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说不上谁的研究成果更好,更先进,不过,就目前來讲,自己才开始的初步研究,就足以跟“生科院”这些精英们研究了两三年的成果相媲美了。
自己研究的“活力营养粥”这个项目,现已投放了市场,而且销量可观,老百姓食用的效果也不错。
戴杨已经为国家,为“生科院”创造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短短几天,就为国家创收了八千多万,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这也是戴科学家的名头由來。
“科学家”三个字,对戴杨來讲,名副其实。
现在,院长竟然让自己,为那个跟自己研究的课題撞车的科研项目帮忙,这不是在为难自己吗。
话说,院长同志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介入了那个课題的研究工作。
一时间,戴杨还真有点为难了。
“院长,这个……这个忙我好像帮不上。”
聪明人都明白,院长大人之所以这么做,说白了,并不是求戴杨本身的能力,而是想要借助戴家的雄厚社会背景,來为“生科院”这个老大难项目,筹集点资金。
戴杨当然再明白不过了。
虽然自己在自己的简历上,已经很小心翼翼的填写了,极力免去一些敏感的信息,可,必须填写的栏目里,是不能空着的。
戴杨还是在这些必须填的一栏里,填的含含混混,迷迷糊糊,以凑合过关。
就是因为这种看似很随意的填写方法,才使不少公司和科研单位,误把戴杨当成了一个对待工作态度不严谨的应聘者,给无情唰了下去。
戴杨真是有苦难言。
直到碰上了“生科院”院长这个社会老油子,才从那些看似模糊,含糊不清的信息当中,看出了端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