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兴听懂了:“这样的方式,还没有真正脱出以货易货,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所以,殿下的秦王钱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长安城两市各店铺已经在门外挂出牌子,秦王钱一换一钱三分,而且这是与上钱的兑换比例。长安的米价是,上钱八文一斗。华州的米价是上钱六文一斗,也有卖五文的!”
说到这里,崔君肃卖了一个关子:“殿下以为,秦王钱多少钱一斗?”
“按一分三折算,应该是六文钱一斗才对。”
“殿下有所不知,现在的长安的米价是,十一文两斗,有的已经是五文一斗。这是秦王钱的价格,也是长安粮商们公认的价格。而且商人们喜欢秦王钱,看到秦王钱不用再去仔细的分辨这是好钱,还是劣钱。”
杜如晦刚说完,房玄齡也紧接着说道:“殿下,用秦王钱更大的一个好处是,好计算。”
“怎么讲?”
“商人们用尺子制作了木盘,一盘就是一百枚。有人试过,随便挑钱,怎么摆都是一百钱一盘,一盘五列,每列二十钱。好算,好数,自然就好计算了。秦王钱,大小重量完全一致,而且制作精美,没有任何造假的可能。以次充好的钱,打不出这么漂亮的刻印!”
李元兴来自现代,就算没有深入的学过经济与金融。
但他却非常的清楚。
统一的金融体系对工业,商业,民生有多大的影响。
一人上了一碗米饭。
秦王府的米饭对于大唐人来说,还是很新鲜的。
之前,大唐主要是煮,然后才用大锅焖,干一些就是米饭,但锅底却会浪费一些。就是大户人家都不愿意,所以大唐的米饭更多象是稠粥。
李元兴用的是套火煮,米饭自然有所不同,更香,颗粒更明显。
李元兴没有吃饭,他只是在思考着。
根据历史记载,大唐贞观年前的通货膨胀非常小,一文钱差不多就是后世四元钱的购买力。自己的秦王钱一出,这等于是无形之中增加了钱的价值,一文钱要顶后世的六元钱了,这对于大唐的经济应该是有坏处的。
“杜公,明天你去一次铸钱坊,要求他们立即开始铸钢钱。”
“钢钱不值钱,殿下是不是急了些!”杜如晦问道。
崔君肃开口说道:“殿下高明,某来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