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准备呀。
所有人心中的反应是完全一致的,秦王殿下早就作好了准备,他们这些人来到天策上将府,都在秦王殿下的计算之内。
李元兴打开盒子,里面装的是白珍珠,大小就是后世直径零点三厘米至零点七厘米的几十种,非常整齐的排在木盒内。
“这个,大唐有几处地方,非常,非常的适合种!”
“殿下,这个产量如何?”崔敦礼代表众人问道。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生意会给谁。
李元兴将珍珠拿起一粒来:“这个要是让本王种,一年如果少于三百万斤,本王就懒得干了。不过,本王不喜欢,因为太费人力,没办法量产。”
又是一句没办法量产。
量产这个词已经在大唐上层不陌生了,这就代表着没有办法利用机器大规模的生产。其生产能力,至少是曰产万斤这样的水平,才有资格被称为量产。
“崔尚书!”李元兴喊了一句,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崔君肃心中也是一紧,可转念一起却不对,李元兴不可能把这个生意交给清河崔氏,先不说清河崔氏已经占了多少产业,仅说已经占据的产业还没有完全消化,所以珍珠这个东西,不可能。
“崔尚书,和萧家与朱家算算账吧。”
代表东南世家的朱家、代表江浙世家的萧家。两位家主听到这话,立即站了起来,几乎是同时:“殿下,此等巨利,我们吃不下!”
“吃不下也要吃。一年八十万斤精珠必须运进长安,给我卖到西域去。敢来我秦王府讨生意,那就要有足够的胃口,足够的胆量。要是和市井小民一样,来讨一个炒栗子,一年挣上百十贯钱的小生意,你们也不怕其他世家笑话!”
李元兴的语气变的严厉。
两位家主赶紧躬身弯下腰:“我等糊涂,当尽其所能!”
李元兴又拿出一只盒子,打开之后,却是更精美的珍珠。
“这个,只有岭南那边的海中可以种,崔长史你策划一下吧。怎么和冯家说,怎么分利,有多少必须给本王运来长安,都必须有个方案。杭州与泉州那边的海湾虽然也可以,但成色只能岭南的七八成,想种,也行!”
“殿下,不如我江渐世家种海珠。东南世家种湖珠,殿下以为如何?”
“四大湖。都可出好珠,本王就是要让你们争,只有竞争才可让技艺更进一步,本王要求八十万斤,只能多不能少,但谁家的更好,本王就要的更多一些。那些成色差的,本王自然会压价的,再差的,就磨成粉入药,价钱更低!”
李元兴三言两语,就把这事情算是说定了。
怎么分,怎么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