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早早启程,坐公交去新华书店。到那8点不到,书店还没开门。门口有几个小孩在等候,好奇地窥探里边的动静。街道上,车辆、行人逐渐增多,两边的店铺次第开张营业。整个城市已经苏醒,千千万万的人开始了一天的喧嚣、忙碌。
我打量着眼前的新华书店。这是一座三层建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近二十年里历经几次翻修、扩建,成长为宜兴占地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大的书店。虽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阅读电子书、网上买书,新华书店的生意仍然兴隆,销售量还不错。书店内部的装潢和书架调整更是频繁,我都记不得五年前书店内部的模样了。
书店八点半开门,正好是我和罗玉祥碰面的时间。眼看时间快要到了,门外等候的人多了起来,嚷嚷着,伸长脖子看着里边。大多是学生模样的人。我的注意力不在书店这边,而是游离于街道上,寻找着罗玉祥的身影。八点半终于到了,工作人员过来开大门,人群围成几层,争着要进去。我专注地张望、寻找,无心参与其中。
门开后,大批的人涌进书店,去寻找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依然在等待、在张望。又过了五分钟,罗玉祥还是没出现。我扫一眼手腕上的表,有些焦急:该不是不来了吧?抬头一看,一个休闲装打扮的男子正朝我走过来。是罗兄!我马上撒开脚步迎上去,两人终于面对面了。
我先开口:“罗兄,又见面了。看上去更成熟了嘛!”
罗玉祥向我伸出手:“幸会、幸会,沈老弟!”
我也伸手相迎,两只手紧紧地握到了一起。
“我出发有点晚,来迟了。让你久等了!”罗玉祥道歉道。
“没什么,我们之间还要计较这些吗?”
罗玉祥笑道:“呵呵,倒也是。我们接下来做点什么?”
“进书店看看,如何?”
“好,我也很久没来了,走走!”
于是,我俩便进了书店。我们都是喜欢读书的人,看见书就有一种欣喜感。看到书架上排得整整齐齐的书,我觉得格外亲切、舒服。虽然我在网上可以看到海量的电子书,商家开发出了功能强大的电子读书器,可我还是偏爱看纸质书,觉得那样看书更有感觉。我相信纸质书不会消失,将来或许会成为一种高雅的享受。
罗玉祥走到财经类图书专架,信守翻动几本金融类通俗读物。我也拿了一本《货币简史》来阅读。
突然,听到罗玉祥评论说:“文采是不错,很有故事Xing,可是一些说法不够严谨,还有些史实处理得有些简单,照顾了情节,却偏离了事实。不太好!”
我问:“哦?通俗和学识兼顾本来就不容易。作为一本畅销书,用不着那么高的要求吧?”
“话是这么说的。不过我看到其中的纰缪,还是有亲自修改的冲动。”
“罗兄文采斐然,学识渊博,其实可以尝试进行通俗财经写作的。我想,你如果出书,名声不会比宋鸿兵和吴晓波差啊!”
罗玉祥摇摇头:“你太抬举我了。我哪有这样的本事!写过一些财经文章,反映还不坏。可是叫我写大部头的东西,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那是要花多少时间,积累多少资料啊!我这个人,没有把握就不动笔,不喜欢瞎吹胡扯。”
“那倒也是。还有大家写的题材都差不多,缺少新鲜感。要想有大的成功,你要另辟蹊径,选好角度,有独到的见解。罗兄,我相信你能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