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终于如期而至。小年夜这个节日在各地的日历里有着不同的安排。我们宜兴处于江浙沪地区,过小年的日期定在了除夕前一天。这样说来,Chun节和我们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能目睹那美丽的倩影。这一天对我还有个重要的意义——终于到了年终结账的日子,不仅可以领到一笔款子,还能发到或多或少的福利。
我这天起得比较早,却没有立马动身。临近年关,各家工厂的化工原料需求锐减,公司的订单日渐稀少,少一个我完全忙得过来。今天下午,公司将会正式关门过年。
九点过后,我下楼去车库推出自行车,转身跨上车稳稳当当地出发了。离开小区到主干街上时,我注意到: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比往常多出不少,路边又停靠着车辆,路面显得很拥堵。我放慢速度,小心谨慎地在汽车的缝隙间穿行,不打算下车推着走。拐过十字路口以后,我如同大赦,握紧龙头往桥顶冲刺。桥不算太陡,没有费太多力便来到桥顶。我喘口气,来不及环顾四周的景象,继续赶路。
下坡容易太多了!自行车宛如从悬崖边倾泻而下的瀑布,毫不费力就冲到了平地上。我加把劲继续沿马路直行。路左边是几间长方形的拱顶仓库,路右边是一排排楼房,每座楼房靠近马路的一侧开着店铺,楼房之间隔着一条小路。原来,这就是化工市场。我找到通往目的地的路口,拐个弯往里边去。一直直走,不用再掉头,很快就来到公司门口。停好车,我推门而入。
公司冷冷清清。老板正坐在办公桌前,边抽烟边盯着电脑屏幕,神情严肃。过好久,他才意识到我的存在,赶紧招呼道:‘是小沈啊?来结账的吧?早就等着你来了。快坐、快坐!该给你的一分钱都不会少。你先等一下,我有点事,马上给你算,啊?”
“好的,我不急。”我坐在沙发上,“怎么没看到老板娘?”
“她吗?出去买菜,估计快回来了。老王今天去送最后一趟货,要在这边吃饭。那个老曹,你听说过吧?不但做事不麻利,还很会摆架子,经常和装卸工吵架。实在不讨人欢喜!过完年,不准备让他来了。还是你来干,苏州那边另外再找人。来年我少不了要往苏州跑。你多帮帮老板娘,工资可以酌情加一点嘛!”
一听到可以加薪,还不用去苏州,心中不禁有些振奋。
我回答说:“谢谢您的器重,我会好好干的!”
老板点点头,继续盯着电脑,双手不停地敲打键盘,专心处理某项事务了。我不再开腔,拿起一边的报纸信手翻阅。报纸薄薄几张,一遍翻过,感觉没多少可读Xing,只有连载文萃、史海钩沉可以看看。“史海钩沉”版面里有一篇是回忆包产到户决策的文章。文章提供的信息我大多有所耳闻,少数细节还是第一次听说。
看着这篇大谈调动了农民积极Xing的文章,我不由得想起老大那曾在耳畔回荡过的话语:“你真认为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的积极Xing,然后粮食就增产丰收?这样的思维未免太线Xing了吧?难道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大不信。建议你就这个话题多看点文章,查个究竟,借机培养一下自己的理Xing思考能力。人嘛,不会质疑不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是不行的。人云亦云,太没头脑!”
回想到这一段话,我在心里议论道:“老大说得对。凡事要多想想,放开思路,这样才不容易头脑简单,受人摆布。这篇文章写得还算精彩,不过夸大了包产到户的作用,有唯心论的嫌疑。我查过资料,促进当时农业增产的因素还有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化肥的大量使用、粮食收购价格的屡次提升,还有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的功劳。往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又放慢了,冒出个三农问题,这么多年还没彻底解决。现在不是提倡大户承包农地,发展家庭农场、鼓励资本下乡吗?包产到户这个老办法是到全面调整的时候了。”
我的思绪刚刚停下来,就听见有人推门而入,脚步声清脆。想必是老板娘回来了。扭头一看,果真是她。我立马站起来:“老板娘,早啊!”
“小沈,来领工钱的吧?”老板娘手里拎着几个塑料袋,已经走到我的跟前。
“是的。老板说,等他事情处理完就给我结账。”
“哦,我先去厨房拣菜。待会结完帐,你来找我。有一点年货要给你。”老板娘边说边往里边的厨房走去。
我答应一声,继续坐下等候老板。老板还是那么专注,有时眉头紧蹙,若有所思。三、四分钟后,他的注意力终于离开电脑屏幕,集中到我身上,整个人显得很放松。
他用亲和的语气招呼我:“小沈,你过来!”
我走到他跟前,摆出俯首帖耳的姿态,恭候他下一步的举动。
只见他拉开一旁的抽屉,取出厚厚一沓百元大钞(估计是每十张一叠,一时不能判明有几叠)放在我面前,分明是早有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