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麦’预计单株产量只有普通小麦的五分之一,挂穗不多,但每一颗粒却饱满硕大、光泽晶莹、如黄金颗粒般。很是优秀。而且穗上的颗粒有丝清香,这是普通小麦所没有的。
表现很优秀,但就是不知道实际口味等数据如何了。
“开始收割!来领镰刀!收割时记得小心点,别碰掉穗子!”刘教授站在数把镰刀旁,给大家训话。
原本打算将收割机开进来,但最后放弃了。沙漠里进收割机,真的不方便,而且这‘黄金麦’每一株虽然够高够壮,密度却很小,还不如这么多人一起拿镰刀收割,完后拿‘连架’(方言,这是手工打穗、脱粒的木、皮制作的工具,多见西北农村)脱粒。
“知道了,教授!”年轻助手们兴奋道。
人手一把镰刀,三位老教授到是对此很熟悉,但年轻人却不知道怎么收割,有样学样。
张国栋也参与了进来。
毕竟是自己的沙田里种出的,这收获,让他想起了许多年前小时候在农村的景象来。
在他上初中时,老家农村也种些谷子、高粱之类的,尤其谷子,也是这么收割的,回去后,选个晴朗的好天气,将谷子铺在场子里,开始拿‘连架’转着圈的拍打,啪啪的声音,很是亲切。
经过拍打,谷子颗粒从杆上脱了下来。收掉秸秆,就是谷粒了。
八个人一边收割,一边兴致高昂的聊天,累了,就坐在旁边的遮阳伞下休息会,喝口茶或饮料什么的。
畅谈七十年代,大家还是乡下做知青时的事情。许多人都经历过农场的摔打,当过农民。
0.3平方公里的面积,八个人硬是花了两天多时间才收割完。那水窖旁的凉棚下,堆着高高的一溜麦堆,人都进不去了。
——
“啪啪!”
17号沙田,传来一阵拍打声来。
“轮到我了,我来,我来,你去休息下!这还真锻炼身体,这几天,可学到不少乡下把式!”
“好,慢点,小心把自己打到,要甩直了!”
“——”
收割完‘黄金麦’,脱粒的事情也提上日程,将麦堆腾出来一部分,凉棚下空出一片水泥地来。就在这上面铺上麦子,拿‘连架’拍打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