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终究还是无法置严纲与一万精锐步卒于不顾。
“一支五百余人的小部队,一旦被围几乎无法幸免,郑阿牛想必不会冒那个险。凤翔城地那支骑兵部队,或许已经赶到无终县城,与那些乌桓联军会合了。”
北平太守如是想到,但实际地情形令他无比失望。
岔道前两里处,飞翼营严阵以待,挡住了前往无终县城的官道,白马义从只得停了下来。公孙瓒看到飞翼营没有放松警惕,如果白马义从强行冲刺,在白马义从进入有效射程之前,飞翼营地速度就能达到顶峰,继续前进除了徒增伤亡之外,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白袍银铠的赵云,催着青鬃马独自缓缓向前,飞翼营被留在原地。
“凤翔城赵子龙,请公孙太守答话。”
赵云的举动,很明显地传递出一个讯息,对话之举没有恶意。公孙瓒犹豫了一下,还是驱着白马一个人迎了上去,两人的距离渐渐拉近,至五十步时始停止前行。
“赵将军何事?”
经过刚才那一场追逐战,公孙瓒已不敢轻视年青的赵云,抛开此时敌对的立场,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如果公孙太守现在准备去无终县城,与另一支北平军增援部队会合的话,子龙职责所在,不敢轻易放公孙太守过去。子龙想提醒公孙太守,另一支北平军面对的不仅是无终县城外三万乌桓骑兵围攻,还有两万骑兵抄其后路,想必他们现在已经溃败了,公孙太守实无须再将白马义从置于险地。”赵云言辞中的诚意,清晰可见。
公孙瓒目光一滞,猪笼坡的地形他是知道的,严纲所率的一万步卒虽然都是精锐,却绝不可能挡得住五万疯狂的乌桓骑兵围攻!作出这个判断时,公孙瓒还不知道乌桓人的战法也改良了。
“为何赵将军告诉我这些?大家立场敌对,我军损失越惨重,岂不是越合你们的心意吗?”
赵云肃容道:“公孙太守有所不知,今日与贵军一战,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四哥让子龙转告公孙将军一言:北平军与乌桓人的这场战争因何爆发、谁是谁非已不需要再去追究,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让北平百姓和乌桓各部落都能重拾安宁。
这场战争已经让北平百姓受尽磨难,许多热血男儿失去了生命,这样的战争将激化矛盾,引发汉人与北方胡人的进一步对立,从而导致民族间的仇杀永无休止。或许公孙太守不认同这个观点,还请看在北平百姓的份上,稍作让步,如此一来,凤翔愿为化解两家的争端,竭尽所能!”
公孙瓒不禁沉默。
北平血案竟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要说公孙瓒没有丝毫触动也是不可能的,无论公孙瓒对胡人多么仇视,也不得不承认,乌桓各部落不计代价不计生死地大举报复并非没有原因。当时的过分强硬,不仅使公孙瓒招致一片骂声,还让右北平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北平军在战场上捷报频传,打得乌桓联军没有还手之力倒也罢了,可现在的情形恰恰相反:乌桓联军突然间神光附体,北平军处于下风,若严纲的一万步卒溃败,北平军除了凭坚城而守,等到乌桓人发泄完怒火后自行离去之外,没有更多的办法!
在乌桓人的焦土政策之下,右北平郡最终还能剩下什么?
沉默了一会,公孙瓒沉声问道,“凤翔出兵相助乌桓人,现在却又说什么想化解两家争端,我想知道,凤翔城到底站在哪一边?”
赵云耐心地道:“出兵相助乌桓人,是因为四哥认为此战之所以会爆发,全赖公孙太守在处理北平血案时过为已甚,乌桓人值得同情。事实上执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包括令师卢植先生也是如此认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