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随身空间

第405章 新型驱逐舰(2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就像人的大脑。只有在“大脑”的指挥下,人才能完成吃饭、走路、学习等各种行动,并作出正确判断。

军舰也需要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可以通过从眼睛(雷达、光电仪)传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将信号传递到手脚(舰炮、导弹系统)那里,然后做出防守、攻击等动作,如使臂指,攻防兼备。

如果一艘军舰的“大脑”足够先进,就像一个智商高达200的人的话,击败一些智商60、80、100的人轻松无比,当然,如果这个智商高达200的人块头再大一点、肌肉再发达一点,那对一些智商低身体又弱的人,几乎能形成一种碾压了。

传感器是神经末梢,光纤是神经纤维,控制器是反射末梢,加上中枢指挥系统,整艘军舰便能成为一种让人恐惧的信息化大杀器。

据说米国提康德罗加级驱逐舰上安装的宙斯盾系统,用到的光纤总长度,超过了100公里,传感器数不胜数,建造复杂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军舰。

将上千吨重的设备从基地带过来后,天明也遇到了建造困难的问题。

他想建造的高科技军舰,硬件上不存在任何问题,随时都能建造出来。但软件系统太复杂了,甚至和新型空天航母差不多,军舰内的上千套设备,都要并入到一个网络中,实现灵活控制,程序员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保证不能出一丝一毫的错误,难度可想而知。

程序员也带来了,足足有上千人,都是专门从事研发军舰指挥控制系统与数据链系统的工程师,听何书记讲,国家即将下水的055型驱逐舰上使用的神盾系统,就是他们开发的,专业能力不容置疑。

天明制造的军舰无非是增加了核动力与电磁炮这两样装备而已,集成到神盾系统中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这样,那就希望他们不负所望吧。”

这些人,全部安置在海上城市中。

……

软件问题有人解决,那天明只需要把硬件制造出来就行了。

军舰的建造全程,还是在异能空间内的异能工厂内进行,大概投入了5000名地球人工程师与500名蓝星人联络员。

根据制造上艘空天航母的经验,这次天明没有一次性把军舰船壳制造出来,而是采用了“模块化”组装的方法,按功能,先把军舰分成动力、雷达、导弹、反潜、舰炮等几个模块,用“搭积木”的方法,将一个个模块生产出来后,然后组装在了一起,效率提高非常之快。

不仅如此,“先模块后整体”的建造方式,保证了各个模块的高内聚性,集成时,只要把接口与控制系统对上即可,这又减少了各模块之间的耦合性,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度大大提高。

越是结构复杂的东西,越是要分工明确,一次成型固然方便,但总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出现问题了,有时候找都找不到。

模块组装法从速度上看起来慢一些,但一旦出现问题了,很容易知道出现在那个地方,排除故障非常方便,总体上看,这种方法的效率远比一次成型高。

天明感慨道:“高科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单凭我一个人,无法将一艘超级战舰制造出来,在科技方面。我需要数以万计的人为我工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