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基本粒子的发现,更是得出结论:宇宙是从虚无中诞生的,从无到有,这种前提是什么?
空间,空间是诞生这一切的前提。
所以,天明的空间论就此出炉了:
——空间,其实就是一种物质
空间的维度越高,这种物质的密度越大;空间的维度越低,这种物质的密度越小。
四维空间不断衰变。变成三维空间后,空间这种物质就被“稀释”了,于是,就产生了“距离”。
这非常好解释。就像一卷厕纸一样,拿在手里没多大,但展开后,可以铺开成很大的面积。这个面积,可以说是“体积”稀释而成的,但空间的物质总量不变。
但三维空间本来就是立体空间。它是如何稀释出来的呢?
这可以用肥皂泡理论来解释:四维空间其实是肥皂水,当“吹”了它一口之后,四维空间变成三维空间的同时,空间泡沫产生了——一个三维空间的肥皂泡。
这个时候,空间之门的传送原理就能解释了:
——当空间之门启动时,产生了一束波,这种波的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将击碎“空间泡沫”,产生了一个四维的空间通道,在这个通道内,只要走100米,相当于外界已经走完了1000米,距离缩短了90%。
空间被击穿了,距离自然也被击穿了。
——这彻底推翻了天明之前的理论,他还以为四维是一个比三维空间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实际上四维空间可能比三维空间还小……因为它的空间密度更大、尺寸更小……这是从“距离”这个角度上看的,如果从“空间物质论”的角度上说,四维空间还是远远比三维空间大的。
既然想明白了这一层,空间论也形成了,那就开始制造空间之门吧。
在此之前,天明先飞到蓝水星,把那颗传送水晶拿了过来,做对照研究。
通道符文,空间之门最核心结构。
天明将这个符文取了出来,放入异能空间,开始观察其内部结构。
法则之鱼赋予了天明强大的空间解析能力,暴涨的神识度,也让他能“看”到符文内部的细微结构。
他看到:
四维通道符文,其实是由无数亿个特殊的三维通道符文组成的,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特殊结构,内部还包裹着一个微小的四维空间——别看这个四维空间很小,但却是搭建空间通道的重要材料,这种材料如果不够,两扇空间之门距离又隔得很远的话,不管输出多大的神识度,也无法击穿空间泡沫,构成空间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