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阿、肥富上殿见驾,宣读国书:“曰本国王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天启大明,万邦悉被光贲;海无惊浪,中国兹占太平。凡在率滨,孰不惟赖。钦惟大明皇帝陛下,四圣传业,三边九安,勋华继体,从昔所希。曰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今贡节不入,固缘敝邑多虞;行李往来,愿复治朝旧典。是以谨使祖阿、肥富,仰视国光,伏献方物。臣源道义诚惶诫恐,顿首谨言。”
曰本国谨献的礼物在祖阿所携礼物之上,由肥富又带来一些,合在一处,共计金千两、银万两、马十匹、硫黄一万斤、玛瑙大小二十块、刀壹百把、枪一百把、扇一百把……,等等以下,自然不必搬上金殿,只将礼单呈上即可。
朱棣使人接收,温言抚慰,接见礼毕,由礼部官员引着他们退出大殿,夏浔立即上前再奏:“皇上,臣请旨剿倭时,曾对皇上言道,欲毕全功于一役,必决战于曰本本土,犁庭扫穴、断其根本。今曰本国王已答应我天朝水师赴曰共同剿匪,臣向皇上请旨赴曰,以求全功。”
夏浔顿了一顿,又道:“今倭寇大部,见我沿海陈兵以待,无机可乘,已然退回本土,这是聚而歼之的好机会。臣去曰本,海路难行,首尾不能兼顾,为恐倭寇狗急跳墙,流窜沿海,再度荼毒我大明百姓,沿海需有干将镇守。臣请辞五省剿倭总督一职,另举荐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陈暄,辖领沿海诸省诸卫,协同作战,恳请皇上恩准!”
昨天郑和回到宫中,朱棣就知道夏浔要辞去剿倭总督一职了,朱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准!
朱棣确实同乃父朱元璋同一姓格,喜欢斗,喜欢针锋相对。
他决定了的事,看准了的人,那就是他的逆鳞,你越想碰,他越要保护。
夏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引势利导、推波助澜,推动更多人弹劾自己,其结果就是铺天盖地的弹劾只能让朱棣逆反心理加重,对他派出去的人,表现出更强势的支持和维护。
不过过了一夜,怒气消了,反过来再一想,他觉得夏浔的决定也有他的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夏浔一旦去了曰本,再让他统率五省军队,指挥上根本无法兼顾,所以已然有些意动,此时听见夏浔主动请辞,他便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准奏,着即免去杨旭五省剿倭总督一职,领出使曰本国钦差一职,兼巢湖、福州、双屿远洋舰队之统帅。由陈暄出镇浙东,节制五省,直至杨旭自曰本归来。”
“臣领旨,谢恩!”
陈暄出班,与夏浔同时下拜领旨,偷偷瞟一眼夏浔,满怀感激。
丘福站在武臣班首,沉着脸一言不发。他们费尽心思,发动人马进行弹劾,就是想把夏浔搞下来,结果夏浔只一招以退为进,轻轻卸下差使,荣宠不减,反把这兵权交到了与徐老三关系最好的陈暄手里,这一来五军都督府继徐景昌之后,又要被他挖走一员大将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就是丘福此刻的感觉。
※※※※※※※※※※※※※※※※※※※※※※※※※※※早朝议事已毕,朱棣瞟了夏浔一眼,说道:“杨旭留下,陪朕用膳。退朝!”
朝臣们又是一阵搔动,熟朋友都互相递着眼色:“看见了吧?皇上要留人问话,用得着朝堂上公开说么,皇上这是摞话给咱们听呢,辅国公,扳不倒!”
群臣徐徐退出,朱高煦一派的官员走出去的时候,都黑着脸色。
还是那间光线昏暗的厅堂,坐在那儿的人微微佝偻着身子,咳得更厉害了,看样子,他是生了病,身子一直不大好。
“老爷,您的病……”
匆匆从外边走进来的人见他咳得厉害,不禁担忧地道。
那人摆了摆手,带着痰音喘了一阵,嘶哑着嗓子问道:“有什么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