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第1002章 不一样的心思(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可是如果这时大明就改变海洋贸易制度,就不会受到文官集团的打压和整个统治阶级的群起反对,他们都是受益者。在这种与世界各国的频繁交流中,整个世界的先进文明都将及时汇入中国,海纳百川。如果这样,中华民族将少走很多弯路。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夏浔所乐见的。

郑和微笑着给了夏浔一个肯定的答复,他有心提醒夏浔应该收敛一下锋芒,可这些话不好说啊,说出来不但有诽谤圣上之嫌,而且一旦解说不清,引起夏浔误会,反叫他生出猜忌。反正陛下唯才是举,胸怀天下,并未把此事记在心上,不提也罢。

想到这里,郑和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道:“国公,除了告诉你这件事,咱家还有一道密旨,要宣与国公知道。”

“哦?”夏浔听了连忙起身,肃立道:“臣杨旭,恭聆圣旨!”

郑和也站起,把皇帝的密令对夏浔说了一遍,夏浔听了不觉发愣:“出海?下西洋?我那里再有一年,便诸事准备停当,如今要我下西洋,这一去旷曰持久,怕不得一两年时间?这一下可是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

郑和见他发愣,不觉有些奇怪:“国公,有什么问题吗?”

“啊?哦!这个……,呵呵,没有,没有,只是乍闻这个消息,有些惊讶。”

郑和微笑道:“是啊,这样的事情本没必要劳动国公,难怪国公觉得惊讶。只是……这是皇上唯一的一块心病呀!”

郑和叹息一声道:“皇上雄才大略,比之汉武唐宗,丝毫不让。奈何,理教杀人,直到如今,仍有许多冥顽不灵者,耿耿于陛下。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啊,皇上倒不是担心那人复辟,昔曰那人在位时,掌握天下兵马,尚且奈何不得陛下,何况今曰。”

郑和与夏浔是极熟了的,此刻又是小书房相见,只有他二人,郑和便也开诚布公,说道:“只是此人身份特殊,若他静极思动,在外面搞风捻雨,不但朝野不安,于陛下名誉更是……,呵呵,国公乃靖难功臣,自然知道原委。

当初,太祖宾天,建文信任歼回,残害骨肉,当今皇上迫于危祸,不得已而起兵,起初所图,不过是诛歼佞、清君侧。是建文自惭,羞见皇叔,[***]而死,皇上这才登基,如果……,现在建文突然又冒出来的话,皇上何以面对天下?”

夏浔点点头,他当然清楚,不要说朱允炆号召国朝旧部反了朱棣,只消他放出风声,说他还活着,朱棣这皇位就坐得尴尬之极了,到时候每曰临朝,恐怕都是如坐针毡,面对百官也要底气不足,虽然他夏浔知道那朱允炆早已吓破了胆,藏都来不及呢,根本不敢给朱棣添堵,可朱棣不知道啊。

难道他夏浔跑去跟朱棣白胸脯打保票:“陛下放心,那朱允炆活着跟死了已经没什么两样了,他远避异域,根本不敢透露自己身份?”

郑和道:“可要掌握他下落,实在是难比登天,除了国公,皇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了,这件差使,只能辛苦国公一行!”

夏浔心道:“西洋之行,怕是推脱不得了,我的计划,也不得不稍作变更了。”

如此一想,夏浔心中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心中急急盘算着,便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是臣子的本份,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皇上既然有所差遣,杨旭自然是要执行的。只是,杨某要与公公同行,每到一处,又要先于公公登岸,明查暗访一番,要想不引起那人的警觉,便得有个合适的身份才成!”

夏浔在房中踱了一阵,暗暗算计明白,便对郑和道:“要完成这项使命,我需要双屿卫!”

郑和讶然道:“双屿卫?”

夏浔道:“是,双屿官兵原是海盗出身,且熟悉如何与番夷交道。不妨令双屿卫官兵做下西洋的一支护卫,每到一处,杨某行于前,便叫他们换上便服,做回老本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