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夸奖和赏赐的圣旨后,杨嗣昌也是暗暗抹了一把冷汗。这次以辽东模式用在山西的策略,他也是在行险,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要他跨过天险主动出击镇西军,他不是没这个胆子,而是已经被打的满头包再次退了回来。
虽然对面的镇西军数量并不多,一城最多不过一千人,但是数城范围之内便会驻扎最少数千骑兵。只要他不能在一天之内攻下城池,那随后而来的骑兵就会让他深刻的明白,什么叫做花儿会这般红。阳原一战,经过充分准备,杨嗣昌也是信心满满的用一万余大军攻击兵不过千的阳原。
但是苦战数个时辰,却是损兵折将众多,却是连一块砖也没撬下来。但是数千骑兵也是快速杀到,幸亏杨嗣昌这次学了乖,命人在数十里外的高山上安排了哨探,只要看到镇西军大军便立即放烽火示警!因此在镇西军骑兵杀来之时,有着近百里地的缓冲时间,杨嗣昌也是险而又险的带着人马退回了关隘。说来也怪,这些骑兵一抵达阳原,见到自己退军,却也不来追赶,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全身而退。
让杨嗣昌本来安排的一千余断后炮灰部队也是没了用场,不过,这一战,也是让杨嗣昌完全明白,山西方面只是撤退,而自己也根本不会是镇西军的对手,因此也是老老实实的呆在了关隘里,再也不肯迈出关隘一步。虽然打镇西军不行,但是忽悠崇祯这个皇帝,杨嗣昌的办法却多的是,一番春秋笔法之下,就将自己打不过变成了不与镇西军一般见识。坐困愁城,也变成了韬光养晦。
一番脱罪言语,也成了老成谋国,而且还得到了皇帝的嘉勉。虽然算不得空前绝后,但是也是堪称人臣极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