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听音乐:“这段音乐给我的感觉和联想是什么。”
学音乐的人听音乐:“这段音乐是什么。”
进一步讲。音乐人听的更多的,不是音乐本身以外的附加情感或者其他东西,而是音乐本身的构成。
演唱专业的人可能是在听演奏演唱技法和音乐处理,作曲专业的人则是在听音乐的各种结构(和声、织体、材料发展、配器、结构等等)。
学音乐的人,或者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多的构造方式,这在扩大他们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通乐迷和专业的音乐人,对于音乐的期望不同。期望得到的满足方式也自然会有不同。
……
林在山把这帖子发出去没10秒钟,回帖的右下角便出现了跳动点赞的提示,点赞的不是别人,正是“金箍棒”。
金箍棒点赞之后。立刻给林在山发过来了私人消息:“林大叔,你在线吗?我想问你一下,你这首《朋友》前奏中的背景音是什么呀?我听了快100遍了,也听不清那些人到底在说什么。我只听到一句粤语,好像是在说:‘陪我一起打电动?’”
看到金箍棒的私信,林在山笑了。心想这人还挺执着的,为了听清楚,竟然听了快100遍前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给对方回:“你耳朵还挺灵的,这段前奏,我混剪了几段人声,没有特别的意思。你对粤语很敏感,你是粤州人吧?”
“对,我是粤州人。但我平时也总说普通话的。粤语歌和国语歌我都爱听。”
“这周末《唱作人》的粤语专场你可以期待一下,到时候Byd论坛会首发我的粤语作品。”
“嗯,到时候我会第一时间来论坛试听下载。”
金箍棒紧跟着又发过来了一条私信:“我很喜欢你的音乐,林大叔,我也很欣赏你浪子回头的人生,我想和你交个朋友。”
“咱们现在不就是朋友么,喜欢听这首《朋友》的朋友,都是我的朋友。你要有什么音乐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坛私信,咱们一起来讨论。”
“好的,林大叔,你要加油啊!你出专辑了,我一定会买的,支持你!”
“谢谢。”
看着金箍棒单纯的支持话语,林在山心里很是欣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