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对于长安地下音乐人来说,实在是太耻辱了。他们好几十人,以彪悍自居,却被林在山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带着一群从东海来的乐手给暴打了一顿,这种丢人事,谁愿意声张啊?
再加上箭靶那时势力很大,将媒体的渠道都给封了,没让媒体渲染这件事。所以很多的当地人都不知道林在山在鼓楼酒吧的疯狂行径。
张佳乐只觉得林在山和长安有一种很神通的缘分,兴致高涨的捧起了林在山:“隆涛,林老师在咱们长安采风的时候,写出了不少有长安气质的作品。等明天林老师去咱们音乐公司了。你和佳玉多和林老师请教请教,听听他的作品。林老师写的有关长安的作品真的很棒!反正我听了林老师的《长安长安》后,一直到现在,脑子里还有那种悲凉余韵的回味呢。”
“您还写过叫《长安长安》的歌啊?呵呵。”
侯隆涛笑的有点假。心里生出了一丝更深的鄙夷,他心想林在山这样一个外地人,还敢写这么大主题的歌?竟然叫《长安长安》!这种歌,连他们本地的音乐人都不敢轻易涉及,这老炮竟然敢写,真是够嚣张的!
他在各地采风。就想把各地的文化精髓给写出来,这不是吹牛B呢吗?
也搁着张佳乐不太懂音乐。但凡懂点音乐的人,绝对不会对林在山这种外地人写的本地歌这么推崇。
“我很喜欢长安这种古都的气质。我觉得在这种有情怀有气场的地方,特别适合写出属于咱们自己民族的本土摇滚。我不是来到这所以才这么说的,之前在东海,我就和张总这么讲过。”
“没错,林老师虽然不是咱们长安人,但我能感受到,他对咱们长安是很有情怀的!”
侯隆涛听得很不爽,什么叫对长安有情怀啊?在长安做过那么多的孽,他也配对长安有情怀?
张佳玉早就听张佳乐讲过林在山唱《长安长安》的事了,对此特别感兴趣:“林老师,您这次过来有带《长安长安》这首歌的小样吗?我现在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了。”
“我带过来了,这首歌和咱们老腔能做一定的结合,等明天到公司了,我可以给你们放一下,咱们大家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把这首歌和老腔结合的更好。”
侯隆涛问:“您这首歌是用我们长安方言写的吗?”
“没有,我在长安住的不久,不太会说咱们长安的方言。”
“不用方言写,您怎么能表现出这首歌的本地气质呢?”
张佳乐笑道:“林老师写的是情怀啊!”
林在山笑着讲:“谈不上情怀,只是很多时候,音乐是要超越语言本身的。你不用方言写歌,不一定就没有本地的气质。现在全国人民都说普通话,你能用大家都懂的语言来抒发出你的情感,这对于一首作品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当然了,用方言来写歌,更能凸显出一种接地气的亲切感。如果是面对地方性的歌曲,我很推崇用方言来写歌。这样会让当地人的接受度更高。但如果是面对全国市场的作品,我建议还是用普通话写比较好。就像咱们老腔要面向全国推广的话,和摇滚部分的结合,用普通话来写。效果应该会更好。”
“我不能认同你的观点。”
侯隆涛直接就给林在山驳了:“老腔是传统的民俗艺术,如果能和本地方言结合起来创作,出来的效果才会更好,这样更能让外州人感受到咱们长安文化的原汁原味。只要作品好,不一定非得用普通话来推广。你也说了。好的音乐是超越语言本身的,如果能用方言写出和老腔结合的很好的作品,就更能让人们接受而后了解老腔这种地方性的民俗曲艺文化了。”
林在山点点头,赞同对方的说法:“你说的有道理。如果真能创作出这样的好作品的话,对老腔的推广确实更有益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