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第四百一十三章 藏传佛教的重宝(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玛蒂小姐,您好,我是李逸,很高兴认识您。”

玛蒂微笑着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玛蒂.鲍勃,李逸先生,很高兴认识您。”

球场上短暂的小插曲过后,鲍勃伯爵将李逸领进了自己的书房。

这是一个很大的房间,李逸估计,起码应该超过150平米。而且,房间里的布置,也非常的奢华,不但地上铺着带有浓厚波斯风情的地毯,而且房间四面的墙壁上,还挂着十几张风情各异的各种图案的挂毯,李逸只是随意的扫了一眼,就发现,这其中居然还有一幅巨大的丝质唐卡!

唐卡是藏文的音译,指的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唐卡又被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用丝绢制成,叫做“国唐”,另一类,则是用颜料绘制而成,叫做“止唐”。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的绘画艺术,至今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历史。因为涉及宗教,其绘制要求极为严苛,程序非常复杂,必须严格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

因此,制作唐卡,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短的一般也都要花上半年时间,而最长的,甚至可以长达十几二十年!

唐卡虽然起源于吐蕃,但是目前传世的唐卡中,几乎见不到吐蕃早期的唐卡。而现代能够见到的较早的唐卡,绝大多数都是北宋以后的作品。

李逸对唐卡了解的不多,对于藏传佛教的绘画风格就更加没有研究,但他仍然一眼就认出了这幅唐卡的珍贵。

因为这幅唐卡,不但是一幅缂丝作品,而且从颜色上来判断,至少也应该是五百年以前的老唐卡。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统治,因此,西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西藏的唐卡艺术也随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目前流传下来的明清两代的唐卡,精品不少,而且件件都弥足珍贵。

如果这幅唐卡真的是五百年前的制品,那么它就应该是一幅明代中晚期的唐卡精品,而又因为它不但是缂丝,而且还有着巨大的尺幅,这样的东西,不管是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民族,都绝对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重宝!

这幅唐卡的篇幅类似于国画中的立轴幅式,其长度接近两米,宽度更是超过一米,在唐卡中虽然算不上什么大尺幅的作品,但考虑到其使用的是缂丝工艺,这个尺幅,已经足以令人震惊了!

这幅唐卡的主画面,画的是一名右手持剑,左手拿索,身缠一龙,姿势怪异,通体靛青色的藏传佛教中的佛像,李逸并不认识。

但他发现这尊佛像头顶上方还织有一行梵文颂词,下方也有藏文提款,就知道,这次应该是遇到真正的宝贝了。

两平米保存完好的宋代缂丝制品,其价值起码上亿,而又留有款识,同时还是藏传的唐卡,这种东西,如果是有史书记载的名人所作,其价值很可能还要再翻上一番!

站在唐卡前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李逸启动了鉴灵牌,随即,一股冰寒至极的凉气疯狂涌入,瞬间他就感觉到他的透视距离至少又增加了两三厘米,直逼50厘米大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