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第七百一十七章 等级评定(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五分钟之后,谭默轩把比笔记本电脑转了一个方向,推到了莫瑾萱的面前。

“这些就是这次我们从欧洲带回来的文物,加上李逸之前留在波尔多的那些,一共589件,至于质量,你自己看吧。”

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分钟,虽然谭默轩已经把事情都讲清楚了,也得到了李逸的确认,可是,莫瑾萱还是觉得自己如在梦中。

哦,就这么出去转了一圈,碰掉了一幅装饰画,就捡了一个价值3亿美元的大漏。然后跑了一趟莫斯科,就用这个大漏换来了一栋价值15个亿的四合院,顺便还接受了142件敦煌文物的捐赠,你们这特码是在忽悠老娘的吧?

可是,他们也没理由和她开这种玩笑啊?

她木然的拿起鼠标,点开了第一张文物的照片,随即,就被照片中的内容给吸引住了。一件,国宝级,又一件,还是国宝级,再来一件,还是国宝级……

哦天哪,你干脆从天上降下来一道雷,把我给劈死算了!

那边,没有理会莫瑾萱的惊讶,李逸和谭默轩商量起了文物等级评定的事情。

在华夏文物的分级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国宝级”这个级别。严格说来,“国宝’’不是一个标准化的科学名词,将珍贵文物称为“国宝”,应该是受了日本的影响。因为在很早以前,日本就由国家制订出来了一份《国宝保存令》,而国宝这个名词又非常形象的形容了那些珍贵的文物,所以慢慢的就被大家接受了。

华夏的文物,通常只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

只不过,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并不是由哪个人或者哪个组织随便说了就算,而是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而且鉴定专家在场人数还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认定。

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首先也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华夏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另外,一、二、三级文物的评定也有相当严格的标准,不但要参考其年份长短、艺术水平高下、学术价值大小,还有可能会牵扯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宗教、卫生、体育等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等级越高的文物,评定的也就越严格。

但相对于正式评定时那严苛的标准,为了方便大家认识自己所收藏的文物,也有一些相对比较简化的条条框框。

以书画类为例,一级书法、绘画艺术品的参考标准如下:

元代以前比较完整的书画;唐以前艺术水平较高、首尾齐全有年款的写本;宋以前经卷中有作者或纪年且书法水平较高的;宋、元时代有名款或虽无名款而艺术水平极高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人手迹;明清以来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画家的精品。

而这其中极少数的精彩之作,才能够称得上是国宝。

之前李逸根本就没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因为都是自己收藏,也没打算拿出来交易,所以怎么认定,认不认定也都无所谓,反正文物本身的价值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珍贵。

可是现在,既然准备要建博物馆,而且要将这些文物都拿出来展出,那么,文物级别评定这件事情就必须要被提到议事日程之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