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

第十一章 东印度公司的覆灭(三)(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王忠孝也说道:“台湾地方闻甚广阔,实未曾到,不知情形。如吴豪所陈红毛炮火,果有其名,况船大又无别路可达,若必由炮台前而进,此所谓以兵与敌也。”

姚启圣摇摇头说道:“众位所虑者,诸岛难以久拒清朝,欲先固其根本,而后壮其枝叶,此乃终始万全至计。信,北人也,委实不知。但以人事而论,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卷毡而下;吴有铁缆横江,尚可用火烧断。红毛虽桀黠,布置周密,岂无别计可破?今乘将士闲暇,不如统一旅前往探路,倘可进取,则并力而攻;如果利害,再作商量,亦未为晚。此信之管见也。”

郑成功听后赞扬道:“此乃因时制宜,见机而动之论。”

军陈永华也说道:“凡事必先尽之人,而后听之天。宣毅后镇所言,是身经其地,细陈利害,乃守经之见,亦爱主也,未可为不是。如建威之论,大兴舟师前去,审势度时,乘虚觑便,此乃行权将略也。试行之以尽人力,悉在大将军裁之。”

接着,甘辉、林习山、黄悟等将士都发言支持郑成功,认为恢台之举可行。

主要的文武官员都赞同收复大元,郑成功非常高兴,称赞“朝栋之言,可破千古疑惑”,当即拍板决定兴师复台。

为了能一举拿大元,郑成功决定亲自统率主力出征大元。

为了稳定后方,郑成功留水师右提督洪旭、应天府知府卢若腾守南京,中军提督甘辉守江淮,右军提督张进、左冲镇余宽守安庆。

王忠孝、陈永华修理战船、备办粮饷、器械。

1952年九月二十一日,南京浦口誓师,参加誓师礼的有原兵部尚书唐显悦、兵部侍郎王忠孝、浙江巡抚卢若腾、吏科给事中辜朝荐、右副都御史沈佺期,水师中军提督林习山、水师左提督黄悟、援剿左镇黄庭、左冲镇余宽、右先锋杨才……等上百名文武官员。

二十一日中午,郑成功誓师后,率领郑家水师出料罗湾,次日过午到达澎湖。

二十四日,他亲祭海岳,巡视附近岛屿,对随行诸将说:“台湾若得,则此为门户保障。”

随即留下陈广、杨祖、林福、张在四将带兵镇守澎湖。

二十五日,郑成功下令说:“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讨,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南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自当竭诚祷告皇天,并达列祖,假我潮水,行我舟师。尔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衔尾而进。”

第二天,郑成功在自己的座船上竖起帅旗,发炮三声,金鼓震天,直航台湾。

未刻,已抵鹿耳门。

参照历史,再加上郑成功再就令何斌暗中绘画鹿耳门的水纹地图。

趁涨潮之时,郑家舰队顺潮流溯入通过了鹿耳们,驶抵热兰遮和普罗文查(即赤嵌城)之间的海湾。

此时荷兰在台湾的兵力只有两千多名,长官揆一和评议会率一千多名驻于沙洲上建立的热兰遮城堡,在隔湾(当时称大员湾)相对的大元本岛上的普罗文查堡有八百百名兵员防守。

此外,在鸡笼(今基隆)、淡水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兵力,后来都集中到热兰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