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大亨

第八十三章.疯狂书友(2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与此同时,作为海派的文人们更是大肆追捧民国新文学,以健在的巴金,黄裳等文人大咖为代表,树立了民国新文学的收藏标准和热潮。

就这样,在这股热潮的冲击下,原本上海旧书店10块,8块的民国书,只要沾上“新文学”字样,就立马身价百倍,变成1000,,甚至更多。那些旧书摊卖旧书的傻眼了,以前扔大街上也没人要的东西,却变成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原先卖5块钱一本的《我在日本狱中》,作者是女革命家谢冰莹,民国时期的初版本可以卖到900;原先卖10块一本的短篇合集《灵海潮汐》,因为作者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卢隐,初版本的价格变成了1500,原先卖30块一套的线装本《遥夜闺思引》和《遥夜闺思引跋语》,两薄薄一小本,却卖到了1.3万元。

疯了,整个旧书市场全都疯了。

那些低价出售过民国新文学的全都哭了,哭得肠子都悔青了,那些偶然捡了漏,买到了具有收藏价值民国书的穷书生们,全都笑了,笑得嘴角直抽抽,买书也能发财,这种生活,硬是要得!

上海文人对“民国新文学”的追捧,那种狂热是你所想象不到的,甚至对于胡兰成,周作人,还有张资平这些本身道德方面有“瑕疵”的文人,也趋之若鹜,甚至有人为他们洗白,为他们说话,为他们喊冤叫屈抱打不平---

上海文人为了能够得到自己心爱的民国新文学,可以卖车卖房,可以千里邮购,万里追踪,甚至有痴迷者,更是把收藏新文学当成了一辈子的事业,可以不娶妻不生子,但不可以不收藏新文学书籍!

够癫,够狂,够痴情!

……

上海到南都差不多1000公里,按照一首歌来说,绝对是“千里之外”。

可让林逸想不到的是,在晚上七点钟左右,他接到电话,曹一刀告诉他,那位上海来的书友已经来了。

……

璀璨的霓虹灯下,照耀着南都的繁华。连续几年两节一会的召开,让这座古城散发出了惊人的魅力。

312国道两旁,悬挂着宽大的条幅,“喜迎两节一会,建设精神文明”。

路旁,身穿黄马甲的清洁工推着三轮车,正满头大汗地把路边西瓜皮之类的垃圾扫进灰斗里,可惜,那西瓜皮似乎太多了,源源不尽,扫了一处还有一处。

在这闷热天气,也许对于他来说,迎不迎两会没关系,那些混蛋王-八-蛋少扔点西瓜皮才是正事。想到这里,这位没啥追求的清洁工大叔就把愤怒的目光看向了不远处正在蹲在地上捧着半拉西瓜狂啃的曹一刀。

这货啃西瓜啃的正欢,速度也快,啃完一块儿就丢了皮儿,继续啃,嘴巴突突吐着西瓜子,模样像是永不停歇的机关枪。

林逸也拿了一块儿西瓜,却不像老曹那样没谱,他站着,轻轻地咬着西瓜,吃的很斯文,很轻松,还时不时地用纸巾擦擦嘴巴,然后看向远处,似乎在等什么人。

终于,远处似乎来了一辆车,车灯明亮无比,老曹一下子站起身来,瞪大小眼说:“来了,估计就是这辆。“说着把手中没啃完的西瓜随手一丢,然后撩起T恤擦了擦嘴巴,对林逸说:“咱们也别站着了,过去瞅瞅吧!”

林逸没直接跟过去,而是弯腰将那些西瓜皮一一捡起来,曹一刀回头看见,就嘟囔:“你整这些干什么,快点,正事儿要紧!”

林逸不理他,而是将那些西瓜皮抄了,抱到清洁工的三轮车旁,直接丢进车里,然后冲那清洁大叔笑笑,什么话也没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