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林逸已经打定主意,就算阿水伯没被自己忽悠住,林逸也决定买下这套珍稀无比的民国金瓶梅连环图,这种东西已经算是稀世罕见的“文物”了,不管花多大的价钱都是值得的。他想要三万,就给他三万,想要五万就给五万。自从淘书以来,林逸从来没有这么大方地制定过如此高的“心理价位”。
不过貌似林逸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见阿水伯稍微思忖了一下后,就说:“2万吧,这套书你拿走---1万8实在少了点。”
林逸:“……”心中高兴的差点快要跳起来,表面上却还要做出一副下不了决心的神情,犹犹豫豫,思前想后,最后一咬牙一跺脚,说:“成交!---2万就2万,权当是交了朋友!”
阿水伯把这套珍本连环画重新包好,交给了林逸,买了2万虽然与他心里5万价位有些落差,但人家道理说得清清楚楚,自己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卖了也算没白忙活。
林逸则更是心中无比欢喜,本来他看上的是那本太平书局精装本金瓶梅词话》,奈何,那本书’名花有主”,没想到自己最后却意外地收获到了梦寐以求的金瓶梅全图》,相比之下,这套书已经是珍本难求,那本太平书局的却还能淘得到,自己也算是捡了大大的便宜。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失之东偶,收之桑榆”!
……
25000元,在阿水伯旧书店总共买了两套书,一套狄青演义》连环图,一套金瓶梅全图》,对于林逸来说,可谓“收获满满”。
再加上之前在“公仔书阿婆”那里买来的四套连环图,此时林逸手中提着的东西可以说无比沉重;提着连环画,手臂累的酸疼,林逸心里却像是吃了蜜一样甜。也许这就是书虫书迷们最让人费解的地方,一大堆旧书却当成宝贝,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人真的是有病。
提着手中的书,回过头来,林逸最后看了一眼这家澳门街最后的旧书店。
风尘仆仆的旧书店,在车水马龙、人潮鼎沸的闹市,颇显得孤零落寞。
比之澳门周围那些贵族般显赫的赌场,酒店,甚至休闲中心,旧书店摊无异于平凡的草根。然而,卑微的出身也抹杀不了她坚韧的生命力。依旧在孤寂中坚守闹市一隅的文化阵地,这种孤寂而执着的坚守,好似远古的独行侠,令人为之动容。
看到这家旧书店,林逸不禁想起了自己高中时代经常去的那家“白河旧”。
每逢放学,林逸总是骑了自行车飞奔到那家旧书店,在书店里总能见到那位高高胖胖、态度谦和、面带微笑的中年老板。他风尘仆仆的容颜一如那些久经风尘的旧书,质朴、踏实、厚重,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他懂书,但并不以此而奇货可居索要高价。林逸就曾花3元钱购得岳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白话阅微草堂笔记》,如今那本书在网上已经50元到80元了。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一套平装三册,品相极好,才要了林逸30元钱,现在那套书的价码则已经上升到了660元到元,精装本更是高达1500元到2000元。
那时的林逸几乎是见到“聊斋”和”阅微草堂”这种写鬼话狐的书必买,见此类书则激动近乎疯狂,如同饿狼见了美味一般,马上把摊上的全部买下来,纳入家中书柜仔细收藏。
为什么喜欢在旧书店淘旧书,为什么喜欢在旧书摊卖旧书?林逸有时候这样问自己,盖因这些旧书价格不贵,质量不俗,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女人眼中的名牌服装血本大甩卖,读书之人焉能放过?
书和人相得益彰的,好书只有碰上识她的知音才能物有所值,适得其所。否则,要么流落风尘,要么葬身造纸厂。旧书店正是书与读书人之间的一座别样的桥梁,仿佛优秀的媒婆,不知成就了人间多少美好的姻缘。
至少,今天,在澳门,林逸就得到了好的“姻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